破格提拨

pò gé tí bō [po ge ti bo]

词语释义

破是超出的意思。破格指打破约束,不遵常规,常用在褒义。破格提拔:不遵常规选拔提升。

汉字详情

[po]
部首: 517
笔画: 10
五笔: DH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RDHE
四角: 146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2) 同本义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块(敲碎土块)

(4) 破坏;损坏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疏:“谓破败。”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5) 又如:破折(破坏折断);破禁(破坏或违反禁令戒条);破盘(祭祀后吃祭奠的菜肴);破质(破坏质体;改变本质);破亲(破坏别人的婚姻);破击(破坏和袭击);破斗(破坏和战斗);破没(破损覆没)

(6) 破亡;衰败;毁灭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7) 又如:破亡(破败灭亡);破凶(破其国,杀其身);破走(击破败走);破殄(破灭;消灭);破家(毁灭家庭;使国家破灭);破巢(破毁了的鸟巢);破残(毁坏;破损;破败残缺)

(8) 击溃;攻破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破城(攻破城邑);破沮(因战败而丧失士气);破阵(击破敌阵);破屋(击穿房屋);破军(击破敌军);破却(击退);破逐(击破并驱逐);破陷(攻破;攻克);破坚摧刚(谓攻破摧毁强敌);破胜(击破战胜);破敌(击败敌军);破关(攻克险阻难关)

(10) 破除;解除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破邪(破除邪恶);破妄(破除妄念);破执(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破恶(破除邪恶);破惑(解惑;破除疑惑);破弃(破除;抛弃);破结(破除结念);破滞(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12) 违背;废弃 。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13) 花费;消耗 。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14) 透;穿;揭穿

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儿女英雄传》

(15) 又如:破云(穿透云层);破空(划破长空);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

(16) 剖析;分析解释 。如:破二作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破解(分析;解释);破示(剖析昭示);破调(判析调侃);破合(剖析综合);破析(剖析)

(17) 剖开;冲开;分开。如:破竹(剖开竹子。比喻顺利无阻);破眼(睁开眼睛);破理(剖开纹理。喻剖析事理);破浪(船冲开波浪前进)

(18) 绽开;开放 。如:破萼(破蕾);破蕾(花蕾绽开;开花);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破朵(谓花蕾初放)

(19) 放开;放大 。如:破口(相骂);破言(破口骂人);破笑(放声大笑)

(20) 射中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

(21) 如:破帖(射穿箭靶)

(22) 突破; 超出 。如:破分(破例;破格)

(23) 拼;豁出 。如:破着(豁出);破死拉活(拼命);破死忘生(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一切)

(24) 改变;翻转 。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25) 化整为零,不再保持整数 。如:破钱(整钱折零钱);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6) 揭穿,使真相露出 。如:一语道破;说破

(27) 敲;打

刽子手左右服侍,军校在前,招旗在后,一起破锣,一起破鼓,出了钱塘门。——《岳飞传》

(28) 过,过去 。如:破腊(残腊;岁末);破五(指农历正月初五);破午(中午);破老(年满六十岁,进入老年)

(29) 开始;进入 。如:破暝(傍晚);破题儿(开始;开头);破蒙(启蒙,教小孩子开始认字);破天亮(破晓);破白(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的荐举状);破春(入春);破夏(入夏);破秋(入秋);破冬(入冬)

(30) 助词。了

怎生出的这恶气?我则题破这庙宇,便是我生之愿。——元· 马致远《荐福碑》

形容词

(1) 尽;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

(2) 碎裂;不完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破不剌(破烂不堪);破丢不答(破破烂烂);破句(不完整的句子);破陆续(破破烂烂);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破设设(破杀杀。破破烂烂);破家破伙(破烂家当);破零二落(破烂零散)

(4) 散乱;分散 。如:破零三乱(零碎散乱貌)

(5) 糟;劣 。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6) 不吉利 。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英文翻译

break, ruin, destroy; rout

方言集汇

◎ 粤语:po3
◎ 客家话:[陆丰腔] po5 [客英字典] po5 [台湾四县腔] po5 [梅县腔] po5 [海陆丰腔] po5 [客语拼音字汇] po4 [沙头角腔] po5 [东莞腔] po5 [宝安腔] po5
◎ 潮州话:pu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九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過戈一合去聲合口一等phuahpʰuɑ
[ge]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T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HER
四角: 479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3)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5) 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6) 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

(7) 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武德二年,颁新格(特指法律条文)五十三条。——《旧唐书·刑法志》

(8) 又如:格范(典范;标准);格尺(标准);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条(法令条文);格样(标准式样;模样)

(9) 条例;制度 。如:格目(表册);格制(格局体制);格例(规则条例)

(10) 品格;格调 。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质);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格量(品格气量);格韵(格调气韵);格业(品格功业)

(11) 箭靶子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2)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3) 博戏名 。如: 格五(古代博戏名。棋类)

(14)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15) 通“茖”。茖葱。山葱

桂荏、凫葵,格韮菹于。——《后汉书·马融传》

(16) 通“落”( luò)。村落

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史记·酷吏王温舒传》

动词

(1) 阻止;搁置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传》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挡);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格阂(阻隔,隔阂);格塞(阻塞,不通顺);格碍(阻碍,障碍);格笔(笔架;搁笔,停止写作)

(3) 纠正,匡正

人不足与適(同“谪”)也,政不足闲(非议)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谬误的心);格心(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匡正时弊;纠正)

(5) 推究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6) 又如:格术(格物之术);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候(谓推算季候节气)

(7) 量度;衡量 。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评(测量评定)

(8) 击打;格斗

格者不舍。——《荀子·议兵》

穷寇不格。——《周书·武称》

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

乃解衣就(接受)格。——《后汉书·钟离意传》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9) 又如:格击(格斗);格拒(抵抗;格斗);格战(格斗,搏斗)

(10) 击杀;搏杀

郢人等告 定国, 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 郢人以灭口。——《史记·荆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斩杀);格敌(杀敌);格斩(击杀)

(12) 抗拒;抗御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斗);格迕(抵触,不合)

(14) 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舜典》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天迪格保。——《书·召诰》

惟先格王。——《书·高宗肜日》

祖考来格。——《书·益稷》

格于皇天。——《书·君诰》

(15) 又如:格思(来,到。思,语助词)

形容词

(1) 拘执 。如:格虏(傲慢的奴仆);格孽(方言。意谓争吵、吵闹);格仆(强悍的奴仆)

(2) 被限制,受局限 。如:格限(指规定的资格);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

(3) 圣的 。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识之人);格王(至道之王;圣王)

(4) 吉祥 。如:格命(犹大命,福命);格保(降临保佑)

(5) 正确 。如: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格训(正确而至当的训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大

孝友时格,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格于主人。——《仪礼·少牢馈食礼》

(7) 又如:格命(皇命)

代词

(1) 〈方〉∶这;那 。如:格个(这个);格号(这种);格注(这笔;这注);格格(这个)

(2) 语助词。的 。如:格来(方言。着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英文翻译

pattern, standard, form; sty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东莞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梅县腔] gak7 get7 [台湾四县腔] gak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ak7 giet7 [陆丰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giad5 [宝安腔] gak7 [海陆丰腔] gak7 giet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落鐸開入聲開口一等kakkɑk
tí,dī [ti,d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G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M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1) ——用于“提防”( dīfang)、“提溜”( dīliu)等

(2) 另见

英文翻译

hold in hand; lift in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t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jeʑĭe
[b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NTY
五行:
仓颉: QIV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 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 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 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 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 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 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 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 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 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 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掉转 。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如:分成两拨儿

英文翻译

move; dispel; distribute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潮州话:pua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