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砥柱
(1)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词语解释
亦作“ 砥砫 ”。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砥砫”。
⒉ 山名。又称厎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引《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砥柱,在巫山下。”
李善注:“砥柱,山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明何景明《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屹嵯峨。”
清金农《东冈望砥柱山》诗:“砥柱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⒊ 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引宋陈亮《<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徐渭《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杨棨《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方文《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公。”
邹韬奋《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中国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砥柱的国语词典
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如:「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砥柱,社会的中坚。」
砥柱的网络释义
砥柱 (汉语词语)
砥柱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石,氐(
)声。本义:质地很细的磨刀石)同本义则字平如砥。——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砥石(磨刀石);砥磨(在磨刀石上磨)
动词
(1) 引申为磨
晋人已胜 智氏,归而缮甲砥兵。—— 汉· 刘向《说苑》
(2) 又如:砥刃(磨利兵器);砥钝(磨钝成利);缮甲砥兵
(3) 平定 。如:砥定(平定);砥属(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附)
(4) 阻滞,挡 。如:砥滞(长久壅积,不能流通)
(5) 磨炼 。如:砥才(磨练才能);砥节(砥砺气节);砥节砺行(磨炼志节和德行);砥厉廉隅(磨炼节操)
形容词
平直;平坦 。如:砥矢(比喻平直);砥平(平直;平坦);砥直(公平正直);砥路(平坦的道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3 di3 [梅县腔] di3 tje3 [台湾四县腔] zih3 d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3 [宝安腔] di3 zi3 dai3 [客英字典] di3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脂 | 旨夷 | 章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tɕi | cjii/tj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4) 像柱子的东西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cu3 [梅县腔] ch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chu1 chu3 [客英字典] chu5 [陆丰腔] chu1 [宝安腔] c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柱 | 直主 | 澄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ɖʰĭu | dryox/di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