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砝码 ”。在天平、磅秤上用作重量标准的物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这是租簿,这是文券,这是收兑的天平,出入俱是一样,并没有第二副砝马。”
比喻事物的关键或标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我 马某 ,干过钱庄,开过当铺,在那买卖行里泡了半辈子,总算把这发财的砝码摸准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砝码”。
⒉ 在天平、磅秤上用作重量标准的物体。
引清李渔《奈何天·焚券》:“这是租簿,这是文券,这是收兑的天平,出入俱是一样,并没有第二副砝马。”
⒊ 比喻事物的关键或标准。
引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我马某,干过钱庄,开过当铺,在那买卖行里泡了半辈子,总算把这发财的砝码摸准了。”
砝马的网络释义
砝马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砝 | 居盍 | 見 | 盍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kɑp | kap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