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

pī shuāng [ pi shuang]
注音 ㄆ一 ㄕㄨ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名)无机化合物。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剧毒,可用来做杀虫剂。

词语解释

  1. 亦作“磇霜”。一种无机化合物,白色或灰色固体。剧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砒石》:“生者名砒黄,鍊者名砒霜。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为信石。”《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即与 焦榕 商议停当,教 苗全 出后门去买砒礵。”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石砒》:“夫磇霜,至毒之药。” 鲁迅 《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可怕的倒在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间,使青年不知不觉的吞下去。” 徐迟 《财神和观音》:“一个叫化子出去买大饼,一个买猪肉,一个买酒。买酒的叫化子在酒里放下了砒霜,他打算一息儿吃饭的时候,不喝酒,只吃饼和猪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磇霜”。一种无机化合物,白色或灰色固体。剧毒。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砒石》:“生者名砒黄,鍊者名砒霜。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焦氏即与焦榕商议停当,教苗全出后门去买砒礵。”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石砒》:“夫磇霜,至毒之药。”
鲁迅《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可怕的倒在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间,使青年不知不觉的吞下去。”
徐迟《财神和观音》:“一个叫化子出去买大饼,一个买猪肉,一个买酒。买酒的叫化子在酒里放下了砒霜,他打算一息儿吃饭的时候,不喝酒,只吃饼和猪肉。”

砒霜的国语词典

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或带黄色与红色。性毒,食之能致死。可制成杀虫剂、灭鼠剂。

砒霜的网络释义

砒霜 (急性毒药)

  • 砒霜(arsenic),即三氧化二砷,俗名称砒霜或信石,三氧化二砷的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升华。微溶于水,较难溶于酸中,但又会溶于盐酸中,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易溶于碱。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
  • 砒霜的翻译

    英语: white arsenic, arsenic trioxide As2O3
    法语: arsenic

    砒霜造句

    哪怕你奉上的是砒霜,我也会含笑吞下。阿彩 
    我爷爷泡的药酒很好啊,我二叔就是喝那喝死的,后来法医验尸报告一出来,说那药酒和砒霜的配方是一样的。
    最常用的是,铅丹,砒霜,水银,但是几乎所有的矿物盐都有毒,砒霜古人认为有大热,入血分,人吃了全身血液加速流动,处处肿胀,七窍流血而死。
    由点及面,鉴于各地民风官风都不尽相同,“习惯”想来也不尽一样,备不住就会有些“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给你一包砒霜你也会当做蜜糖一样吞下去。乐小米 
    投其所好,是害人的砒霜;批评监督,是救人的良药。
    因砒霜有毒,性猛如貔,而得名砒霜、砒石、砒黄等带砒之名。
    于是,张蔚华饮下了家里照相馆所用的比砒霜还毒的升汞,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照相馆有比砒霜还厉害的升汞,这本是用来加厚照片底版的化学物品。
    砷在自然界中更容易以砷化物与砷酸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人们熟知的砒霜即是砷的化合物的一种。
    我赠君砒霜,君予我浮木。天衣有风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你们可是海军,要弄死几只耗子还不容易。就算是中国帆船上穷到家了的船老大,每天都能把耗子弄死。用砒霜呗。
    人们常比喻读某些书就如食秕谷,没有营养;其实,有些不好的书岂止是秕谷,说它是砒霜也不为过,读了是会中毒的。
    俗称砒霜,又称白砒、红砒、信石或红矾,专业名称为氧化砷。
    苏流月,哪怕你是砒霜,我依然甘之若饴!
    含砷的中药有砒霜、砒石、雄黄、雌黄等。
    有生之年,谁是你的砒霜,谁又是你的蜜糖?木梵 
    你喂的,便是砒霜也好吃。阿彩 
    有些时候,甘露就是砒霜,而人生最重要的功课便是取舍。张欣 

    汉字详情

    [pi]
    部首: 517
    笔画: 9
    五笔: DXXN
    五行:
    仓颉: MRPP
    四角: 126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砷”的旧称

    (2) 砒霜,砷的氧化物,有的地区叫红矾。是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有剧毒,可做杀虫剂

    我叫他买砒的时候,只说为毒老鼠,所以他不知道。——《老残游记》

    英文翻译

    arsenic

    方言集汇

    ◎ 粤语:pe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1 pai1 [客英字典] pai1 pi1 [海陆丰腔] pi1 pai1 [梅县腔] pai1 [宝安腔] pai1 [客语拼音字汇] pai1 pi1
    ◎ 潮州话:b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匹迷齊開平聲開口四等phe/pheipʰiei
    shuāng [shuang]
    部首: 802
    笔画: 17
    五笔: FSHF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DBU
    四角: 109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2) 同本义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

    履霜坚冰至。——《易·坤》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霜);霜序(霜降的时序);霜信(寒霜将来的信息。也为雁的别名);霜砧(寒秋时节的捣衣声);霜草(因霜害而枯萎的草;草名,也叫“相思草”);霜气(寒霜);霜鸟(指在秋冬或日暮时的乌鸦);霜雪(霜和雪;比喻心志清纯洁净);霜雾(寒气);霜黄(指树叶遭受伤害而枯黄的颜色)

    (4) 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

    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 咸阳。—— 贾岛《渡桑乾》

    (5) 如霜的粉末

    冰盘若琥珀,何以糖霜美?——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

    (6) 又如:柿霜。亦指润肤的化妆品。如:雅霜;白玉霜

    形容词

    (1) 譬喻白色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唐· 李白《古风》之四

    (2) 又如:霜毫(白毫毛笔);霜鬓(耳边白发);霜毛(形容洁白的羽毛;比喻白发);霜衣(形容白鸟的羽毛);霜色(白色);霜侵(指白发渐渐增多);霜翎(白色的羽毛);霜絮(白棉絮);霜蓬(喻白发);霜须(形容须白如霜)

    (3) 比喻高洁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 陆机《文赋》

    (4) 又如:霜操(指高洁的操持);霜女(指梅花。比喻其高洁)

    (5) 譬喻冷酷、严峻

    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南史·陆慧晓传》

    (6) 又如:霜法(严厉的法禁);霜典(严厉的法典);霜威(指寒霜肃杀的威力;比喻严厉的威势);霜烈(比喻严厉);霜台(御史台的别称。御史掌职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也称“霜署”)

    (7) 譬喻锋利

    钢镞润,霜刃染。——左思《吴都赋》

    (8) 又如:霜刀(指锋利雪亮的刀);霜刃(锋利雪亮的刀刃);霜爪(指锐利的爪子);霜矛(指锋利雪亮的矛);霜戈(指锋利雪亮的戈)

    英文翻译

    frost; crystallized; candied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ong1 [海陆丰腔] song1 [客英字典] song1 [沙头角腔]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东莞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宝安腔] song1 [陆丰腔] s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色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riang/shiangʃ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