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
注音
ㄑㄨˊ ㄊㄤˊ
词语释义
1.亦作"瞿塘峡"。 2.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词语解释
见“ 瞿唐峡 ”。
引证解释
⒈ 见“瞿唐峡”。
瞿塘的网络释义
瞿塘
瞿塘造句
长江的瞿塘峡一带山高水险。
它濒临瞿塘,虎视夔门,孤峰独峙,气象森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峡也各有特色,巫峡不同于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和西陵峡的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而是水道迂回曲折、奇峰嵯峨连绵、幽深秀美如同一条美不胜收的画廊。
船过奉节,顺流而下,遥望瞿塘峡口,只见长江北岸高耸的山头上,有一幢幢飞檐楼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一楼牌高耸而出,刻着“白帝城”。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
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峡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故称夔门。
因为奉节古称夔州,所以叫它夔门,瞿塘峡因此也有“夔峡”之称。
向远眺,我还看见了高峡平湖——长江奉节段至瞿塘峡的江面,江面上平静的湖水倒映着瞿塘峡,闻名中外的白帝城、桃子山、夔门大桥的倒影,多么壮观啊!
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山就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纳兰容若。
你去了瞿塘滟滪堆,紧挨着那条河,密密麻麻的漩涡。
杜甫《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朝士兼戎服。
朋友,你也不是更喜欢看那急激的,奔放的,你们四川瞿塘峡的急流吗?那也是象征生命之流的。
李子仪自西向东,顺流而下,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长江三峡,在此处切穿巫山两岸岩壁陡峭,河谷深遂,航行峡中,峰回路转,仰望云天,如同一线,俯视江流咆哮如雷。
禀告师叔,弟子发现了妖人炼制灭神灯的地方了!并非是这里,而是在瞿塘峡!
长江三峡包括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
卓不凡也是高兴得点点头,原来那日在瞿塘峡破了那妖人的灭神灯后,众人又在四周山野中细细搜查了一番,却再也没有发现妖人迹象,便互道珍重,分手而返了。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会意兼形声。《说文》:“从隹。”隹(
),短尾鸟的总称)。本义:惊视的样子 同本义瞿,隼之视也。——《说文》
见似目瞿,闻名心瞿。——《礼记·杂记》
瞿大视貌。——《字林》
公瞿然失席曰。——《礼记·檀弓》
子綦瞿然。——《庄子·徐无鬼》
名词
(1) 同“戳”。戟一类的兵器
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书·顾命》
(2) 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如:瞿地(四通八达的地方)
(3) 瞿昙氏的省称。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瞿聃(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老(老和尚);瞿昙(释迦牟尼的姓)
(4) 姓
英文翻译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3 geoi6 keo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5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海陆丰腔] gi5 ki1 [客英字典] ki3 ki2 [宝安腔] ki3 ki1 [东莞腔] k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5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海陆丰腔] gi5 ki1 [客英字典] ki3 ki2 [宝安腔] ki3 ki1 [东莞腔] 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衢 | 其俱 | 羣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gʰĭu | gyo/gi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唐声。本义:堤岸)
(2) 同本义
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
(3) 又如:塘岸(堤岸);塘埝,塘埭(塘坝);塘堰(小型蓄水工程。现指塘坝);塘坟(近海盐区无山地,盐民死后在海堤下掘一缺口将棺材埋入);塘丁税(水利税)
(4) 方形水池 中古时圆的叫池,方的叫塘
下者飘转沉塘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
(5) 如:塘池(池塘);泥塘(烂泥淤积的洼地);苇塘;塘坳(池塘;低洼地);塘泥
(6) 小坑 。如:火塘。又特指点播旱地作物的窝子。如:打塘点播;包谷一塘也没有点下去
(7) 驿站关卡 。明、清驻军警备的较小辖地,比“汛地”小。如:塘报(紧急情报;清代的邸报。由驻京堤塘武官抄录上谕送往本省的通报);塘卒(驿站兵);塘汛(关卡)
英文翻译
pond; tank; dike,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东莞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宝安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eng5(tn̂g) ,tang5(thâng)
◎ 客家话:[东莞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宝安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eng5(tn̂g)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唐 | 徒郎 | 定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dang | dʰ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