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仁

tóng rén [ tong ren]
注音 ㄊㄨㄥˊ ㄖㄣ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通俗意思指眼珠。

词语解释

  1. 犹瞳人。

    曹禺 《原野》序幕:“她有着失了瞳仁的猜疑,性情急躁;敏锐的耳朵四方八面地谛听着。”

引证解释

⒈ 犹瞳人。

曹禺《原野》序幕:“她有着失了瞳仁的猜疑,性情急躁;敏锐的耳朵四方八面地谛听着。”

瞳仁的国语词典

眼珠。也作「瞳人」。

瞳仁的网络释义

瞳仁

  • 瞳仁,也叫“瞳人”,通俗意思指眼珠。 : 瞳 tóng 〔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内。通称“瞳子”、“瞳人”、“瞳仁”。 懵懵 详细>> : 仁 rén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 详细>>
  • 瞳仁的翻译

    英语: pupil of the eye
    法语: pupille de l'oeil

    瞳仁造句

    他的白眼珠大黑眼珠小,两颗瞳仁像锥子,锐刺刺的,有些怕人。
    每当她托腮思索时,山葡萄一样的瞳仁便格外黑、格外亮,像两颗浸在智慧海中的稀世黑珍珠。
    右掌轻轻往沫莉脖颈上一切而过,却是刀光血影,瞳仁渐渐放大。
    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
    、大口,面颔无毛,两个眼里都有一对重瞳仁,举止行为果然一表非凡。
    埃文思博士承认,初步的结果表明鼻子识别技术有优有劣,但效果还比不了瞳仁认证技术。
    面容普通,肤如脂玉,尤其是一双瞳仁幽微如夜,晃动着不知名的光芒,让人只看一眼就要陷进去,让青鸢只能呆呆凝视着他,不知下一句该如何应答。
    敏握住堇的手定定地注视她。堇可以看见自己映在敏黑漆漆的瞳仁里的那鲜亮亮的姿影,仿佛被吸入镜子另一侧的自己的灵魂。堇爱那姿影,同时深感恐惧。村上春树。
    因为他的瞳仁不仅是因为月鱼而点亮,更因为古飞檐上那一场灿绝古今的以及那雪意的决斗剑光和绝世兵器之神光而燃亮。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兄弟,”灰色瞳仁的神圣尊者把左手搁在新入会者的肩上,“最后的誓言。”。
    杜鹃花似乎开在她瞳仁上,她的眼珠犹似一个彩色镜头,使红的更红,白的更白。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适用于肝肾两亏,虚火上炎引起的内外翳障,瞳仁散大,视力减退,夜盲昏花,目涩羞明,迎风流泪。
    黄昏收起缠满忧伤的长线,睁着黑色的瞳仁注视着大地。那里依旧歌舞升平,但仍有一群人,在灯火阑珊中孤单的注视着另一群人远去的方向。空中隐约飘来长笛和二胡的声音,嘶哑,悠扬。
    眼睛不能看到你,因为你是眼睛中的瞳仁;心灵不能了解你,因为你是内心深处的秘密。
    他疏理很久的整齐的棕色刘海覆盖住他淡淡的眉毛,下面是一对棕色的不断四顾的瞳仁。
    她说话有点磕巴,不停地通过后视镜看我,瞳仁和眼白灵活地对换交替,像小时候见过在塑料球里放了颗黑珠子,会弹来弹去的眼睛,比她脚上的那双拖鞋还滑稽。
    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采。
    小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汉字详情

    tóng [tong]
    部首: 512
    笔画: 17
    五笔: HUJF
    五行:
    仓颉: BUYTG
    四角: 600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童声。本义:瞳孔)

    (2) 同本义 俗称“瞳仁”。眼珠中心虹膜上一个可收缩的孔

    瞳,目珠子也。——《玉篇》

    舜目盖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瞳子(虹膜中心的小圆孔);瞳神

    (4) 借指目光 。如:瞳睛(眼睛。亦借指目光)

    形容词

    无知的样子 。如:瞳矇(愚昧无知)

    动词

    看见

    大嫂兜出檐口放,上瞳格子下瞳人。——《中国歌谣资料》。原注:“瞳,看见。”

    英文翻译

    pupil of ey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ʰuŋdung
    rén [ren]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M
    四角: 21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如:瓜子仁

    (14) 人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形容词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汉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如:仁台;仁兄

    动词

    (1) 亲爱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英文翻译

    humaneness, benevolence, kind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ngin2) [客英字典]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海陆丰腔] rin2 [宝安腔] jin2 [陆丰腔] jin3 [东莞腔] j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