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貌献飧

dǔ mào xiàn sūn [du mao xian sun]
注音 ㄉㄨˇ ㄇㄠˋ ㄒ一ㄢˋ ㄙㄨㄣ

词语释义

见「 覩貌献飧 」。

汉字详情

[du]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FTJ
五行:
仓颉: BUJKA
四角: 640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

(2) 同本义

睹,见也。——《说文》

圣人作而万物睹。——《易·文言传》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秋水》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有目共睹;睹睐(看见;发现);睹闻(亲见亲闻);睹始知终(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睹记(见闻与记忆)

(4) 察看

赵简子将袭 卫,使 史默往睹之。——《吕氏春秋·召类》

(5) 又如:耳闻目睹;秋毫必睹

(6) 明白;懂得

不务深迂而难睹。——《论衡》

(7) 又如:睹事(懂事,明晓事理)

英文翻译

look at, gaze at; ob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5 [台湾四县腔] du5 du3 [梅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5 du3 [宝安腔] du3 [陆丰腔] du3 [客语拼音字汇] d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古上聲開口一等tutox/tuu
mào [mao]
部首: 715
笔画: 14
五笔: EERQ
五行:
仓颉: BHHAU
四角: 26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英文翻译

countenanc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敎去聲開口二等mrauh/meawmau
xiàn [xian]
部首: 428
笔画: 13
五笔: FM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IK
四角: 43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鬳( 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2) 同本义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5)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6) 呈现;现露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7)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8) 进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9)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10)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11)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12) 庆贺

晋献 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礼记》

(13) 又如:献寿(祝寿)

名词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英文翻译

offer, present; show,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hin3

宋本广韵

sūn [sun]
部首: 809
笔画: 12
五笔: QWYE
五行:
仓颉: NIOIV
四角: 28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食。晚上吃的食品。本义:晚上的饭食)

(2) 同本义

飧,餔也。——《说文》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飧饔(晚饭和早饭)

(4) 熟食

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传:“熟食曰飧。”

飧五牢。——《周礼·掌客》。注:“客始至致,小礼也。”

宰夫朝服设飧。——《仪礼·聘礼》。注:“食不备礼曰飧。”

飧有陪鼎。——《左传·昭公五年》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5) 又如:飧牵(熟食和牲口)

(6) 简单的饭食 。如:飧餐(饭食);飧钱(古代在奉禄外给的饭钱);飧粥(稀饭)

动词

(1) 吃晚饭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朱熹《集注》并云:“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此处作动词。

(2) 用水泡饭

君未覆手,不敢飧。——《礼记》

英文翻译

evening meal, supper; cooked food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1
◎ 客家话:[梅县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sun1 sun2 [宝安腔] s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思渾平聲合口一等suənsuon

睹貌献飧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