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亲

mù qīn [ mu qin]
繁体 睦親
注音 ㄇㄨˋ ㄑ一ㄣ

词语释义

指宗族中的近亲。 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

词语解释

  1. 指宗族中的近亲。

    《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晋书·庾旉传》:“元勋睦亲,显以殊礼。”

  2. 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

    汉 王粲 《酒赋》:“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睦亲之行,至自非敦。”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昔人睦亲,衣无常主。”《旧唐书·寿王瑁传》:“ 开元 之后,朝恩睦亲,以 寧 府最长,封至五千五百户。”

引证解释

⒈ 指宗族中的近亲。

《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晋书·庾旉传》:“元勋睦亲,显以殊礼。”

⒉ 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

汉王粲《酒赋》:“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
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睦亲之行,至自非敦。”
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昔人睦亲,衣无常主。”
《旧唐书·寿王瑁传》:“开元之后,朝恩睦亲,以寧府最长,封至五千五百户。”

睦亲的网络释义

睦亲

  • .睦亲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mù qīn
  • 释义:1、指宗族中的近亲。2、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
  • 睦亲造句

    吴湖帆更指此卷“得有价值之北宋真椠位置”,开南宋临安著名刻书坊“睦亲坊”之先声,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年丰时和感岁月礼兴乐盛友睦亲和迎宾朋兴会淋漓”。
    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追思先祖、敦睦亲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无论我走过的城市多么阴暗,我的阁楼房间多么空洞,未来的夜多么漫长孤独,我不会将这些换成格兰妮和多纳彻正在上演的那一套和睦亲密的例行仪式。科尔姆·托宾。
    清明节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载体。
    旨在为孙姓同宗提供一个聚会、研讨、联谊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系列寻祖、祭祖,研讨会等活动,帮助宗亲探本溯源、睦亲正宗等。
    勤劳奋斗业绩建,事业满满成功到;相依相伴爱人来,爱情满满幸福笑;健康和睦亲人在,生活满满快乐抱。小满时节,祝你事事顺心,幸福绵延!
    书分上中下三卷;目录及卷端下题著者“登仕郎守新淦县令知镇事赐绯鱼袋李中”;目录后有刊刻牌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一行。
    或许这就是现在依然具有和睦亲爱本能的狗——在古代,狗总是聚集成群一起追逐猎物的——所涌现的动物的热烈友情。那样真挚的狗的眼睛仿佛在这样说——人类先生,我只有依靠你了,不过,我们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吗?轻蔑—是的,再也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字眼了。卡雷尔·恰佩克。

    汉字详情

    [mu]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FW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UGCG
    四角: 64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坴( )声。本义:和好,亲近)

    (2) 同本义

    睦,目顺也。——《说文》

    讲信修睦。——《礼记·礼运》。注:“皆训亲。”

    睦于父母之堂。——《礼记·坊记》

    则百姓亲睦。——《孟子》

    九族既睦。——《书·尧典》

    (3) 又如:睦友(和睦友爱);睦睦(和睦,亲密);睦亲(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睦族(和睦亲族)

    (4) 调和 。如:睦孰(谓风雨调和,五谷丰稔)

    (5) 通“穆”

    睦,敬和也。——《说文》

    (6) 又如:睦睦(恭敬的样子)

    英文翻译

    friendly, amiable,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宝安腔] muk8 [陆丰腔] muk8 [梅县腔]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
    qīn,qìng [qin,qing]
    部首: 225
    笔画: 9
    五笔: U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TD
    四角: 00904

    详细解释

    qīn

    形容词

    (1) (形声。从见,亲( 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副词

    (1)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动词

    (1)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qìng

    (2) 另见 qīn

    英文翻译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