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趣

dū qù [ du qu]
注音 ㄉㄨ ㄑㄨˋ

词语释义

督促。

词语解释

  1. 亦作“ 督促 ”。督责催促。

    《汉书·成帝纪》:“ 永始 三年,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持节督趣逐捕。” 颜师古 注:“趣,读曰促。”《后汉书·魏霸传》:“时盛冬地冻,中使督促,数罚县吏以厉 霸 。”《新唐书·王晙传》:“初, 刘幽 求放 封州 , 广州 都督 周利贞 欲必杀之,道出 晙 所, 晙 知其故,留不遣。 利贞 移书督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言未已,有奔至者,督促速行。” 老舍 《四世同堂》二:“她的责骂,多数是她以为 李四爷 对朋友们还没有尽心尽力的帮忙,而这种责骂也便成为 李四爷 的见义勇为的一种督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督促”。督责催促。

《汉书·成帝纪》:“永始三年,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持节督趣逐捕。”
颜师古注:“趣,读曰促。”
《后汉书·魏霸传》:“时盛冬地冻,中使督促,数罚县吏以厉霸。”
《新唐书·王晙传》:“初, 刘幽求放封州,广州都督周利贞欲必杀之,道出晙所, 晙知其故,留不遣。 利贞移书督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顾生》:“言未已,有奔至者,督促速行。”
老舍《四世同堂》二:“她的责骂,多数是她以为李四爷对朋友们还没有尽心尽力的帮忙,而这种责骂也便成为李四爷的见义勇为的一种督促。”

督趣的网络释义

督趣

  • 督趣,读音为dū q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督责催促。
  • 汉字详情

    [du]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IC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EBU
    四角: 27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

    (2) 同本义

    督,察也。——《说文》

    禁督逆祀命者。——《周礼·春官·大祝》

    植中枢,立督虑。——《太玄卷一周》

    行督责之术。——《史记·李斯传》

    离娄督绳。——《汉书·王褒传》

    督责大臣。——《汉书·公孙贺传》

    闻将军有意督过之。——《汉书·高帝纪》

    亮使 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

    (4) 督邮(官员。系汉时代表太守督察下属县吏政绩优劣、宣讲教会等的佐吏);

    (5) 督责(督察处罚);

    (6) 督过(督察责罚);

    (7) 督训(督察教育);

    (8) 督参(督察参验);

    (9) 督诘(督察责问);

    (10) 督整(督率整顿);

    (11) 督齐(督率整顿);

    (12) 督导(勉励);

    (13) 督治(督率治理);

    (14) 督理(监督治理;督率管理);

    (15) 督御(监督治理);

    (16) 督统(监督统率;率领);

    (17) 督压(监视压服);

    (18) 督视(监视);

    (19) 督趱(督催赶行。趱:加快);

    (20) 督进(督促前进);

    (21) 督劝(督促劝勉);

    (22) 督缮(督促修缮);

    (23) 督催(犹督促);

    (24) 督策(督促鞭策);

    (25) 督饬(督促命令);

    (26) 督迫(犹督促,催迫);

    (27) 督切(督促;督责);

    (28) 督索(催讨);

    (29) 督正(矫正;纠正);

    (30) 督听(正听;不偏听)

    (31) 责备;责罚 。如:督并(捆绑责打);督笞(杖罚;责打)

    (32) 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名词

    (1) 统帅诸军的将领

    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2) 如:督镇(清代对省一级文武官员的统称);督臣(即总督);督署(总督衙门);督篆(总督的大印)

    (3) 中医学名词。督脉 。又如:督任(人体的督脉与任脉)

    (4) 姓

    英文翻译

    supervise, oversee,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u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k7 [沙头角腔] duk7 [梅县腔] duk7 [台湾四县腔] duk7 [宝安腔] duk7 [陆丰腔] duk7 [东莞腔] duk8 [海陆丰腔] duk7 [客语拼音字汇] d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冬毒入聲開口一等tuoktuuk/tvk
    qù,cù [qu,cu]
    部首: 716
    笔画: 15
    五笔: FHB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SJE
    四角: 47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通“促”)

    (2) 督促;催促

    趣,疾也。从走,取声。——《说文》

    趣其稼事。——《周礼·县止》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王夫人又趣使大臣立 栗姬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

    (3) 又如:趣使(督促);趣董(催促);趣督(督促)

    (4) 赶快;从速

    趣执之,无使得遁。——《明史·海瑞传》

    (5) 又如:趣装(速整行装);趣袭(急袭,快速攻击)

    (6) 另见

    形容词

    (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同本义

    趣,疾也。——《说文》

    若不趣降汉, 汉今虏若,若非 汉敌也。——《史记》

    动词

    (1) 通“促”。催促;督促

    趣其稼事。——《周礼·县正》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督趣司隶。——《汉书·翟方进传》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通“趋”。趋向;奔向

    左右趣之。——《诗·大雅·棫朴》

    来朝趣马。——《诗·大雅·棫》

    汝先观吾趣。——《列子·汤问》

    (3) 又如:趋时(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趣向(向往;趋附)

    (4) 赶上

    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盐铁论》

    (5) 又如:趣走(奔走;行走);趣役(奔走服侍)

    (6) 通“取” 。如:趣舍(取舍)

    (7) 谓众生因善恶行为不同死后趋向不同地方转生

    趣,谓所往。——《俱舍论》

    (8) 小步快走。古代一种示敬的礼节 。如:趣走(小步疾行,以示礼敬)

    (9) 取笑;打趣

    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红楼梦》

    名词

    (1) 旨趣;意思

    趣舍不同。——《庄子·齐物论》

    以博其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趣寄(趣向,志向);趣识(旨趣见识)

    (3) 乐趣;兴趣

    园日涉以成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趣势(趣味);欢乐之趣;异趣;养趣;趣向(兴味);趣兴(乐趣;兴致)

    (5) 志趣,好尚 。如:趣向(志趣;好尚);趣尚(志趣和好尚);趣造(志趣);趣操(志趣情操)

    (6) 意味;情态或风致 。如:趣尚(情致;风格);趣致(情趣风致)

    (7) 作为

    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柳宗元《憎王孙文》

    英文翻译

    what attracts one's atten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3 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客英字典] ci5 ce5 [海陆丰腔] ci5 [陆丰腔] ci6 [客语拼音字汇] qi4 [梅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蒼苟上聲開口一等tsʰəuchux/c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