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捕

dū bǔ [ du bu]
注音 ㄉㄨ ㄅㄨˇ

词语释义

督责搜捕。

词语解释

  1. 督责搜捕。

    《北史·宇文贵传》:“先是 蜀 人多刼盗, 贵 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宋 苏轼 《与王庆源书》之二:“值岁飢,人豪剽刼无虚日,凡督捕姦兇五七十人,近始肃然。”《宋史·陈韡传》:“躬往 邵武 ,督捕餘寇。”

引证解释

⒈ 督责搜捕。

《北史·宇文贵传》:“先是蜀人多刼盗, 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宋苏轼《与王庆源书》之二:“值岁飢,人豪剽刼无虚日,凡督捕姦兇五七十人,近始肃然。”
《宋史·陈韡传》:“躬往邵武,督捕餘寇。”

督捕的网络释义

督捕

  • 督捕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ū bǔ,解释为督责搜捕。
  • 汉字详情

    [du]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IC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EBU
    四角: 27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

    (2) 同本义

    督,察也。——《说文》

    禁督逆祀命者。——《周礼·春官·大祝》

    植中枢,立督虑。——《太玄卷一周》

    行督责之术。——《史记·李斯传》

    离娄督绳。——《汉书·王褒传》

    督责大臣。——《汉书·公孙贺传》

    闻将军有意督过之。——《汉书·高帝纪》

    亮使 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

    (4) 督邮(官员。系汉时代表太守督察下属县吏政绩优劣、宣讲教会等的佐吏);

    (5) 督责(督察处罚);

    (6) 督过(督察责罚);

    (7) 督训(督察教育);

    (8) 督参(督察参验);

    (9) 督诘(督察责问);

    (10) 督整(督率整顿);

    (11) 督齐(督率整顿);

    (12) 督导(勉励);

    (13) 督治(督率治理);

    (14) 督理(监督治理;督率管理);

    (15) 督御(监督治理);

    (16) 督统(监督统率;率领);

    (17) 督压(监视压服);

    (18) 督视(监视);

    (19) 督趱(督催赶行。趱:加快);

    (20) 督进(督促前进);

    (21) 督劝(督促劝勉);

    (22) 督缮(督促修缮);

    (23) 督催(犹督促);

    (24) 督策(督促鞭策);

    (25) 督饬(督促命令);

    (26) 督迫(犹督促,催迫);

    (27) 督切(督促;督责);

    (28) 督索(催讨);

    (29) 督正(矫正;纠正);

    (30) 督听(正听;不偏听)

    (31) 责备;责罚 。如:督并(捆绑责打);督笞(杖罚;责打)

    (32) 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名词

    (1) 统帅诸军的将领

    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2) 如:督镇(清代对省一级文武官员的统称);督臣(即总督);督署(总督衙门);督篆(总督的大印)

    (3) 中医学名词。督脉 。又如:督任(人体的督脉与任脉)

    (4) 姓

    英文翻译

    supervise, oversee,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u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k7 [沙头角腔] duk7 [梅县腔] duk7 [台湾四县腔] duk7 [宝安腔] duk7 [陆丰腔] duk7 [东莞腔] duk8 [海陆丰腔] duk7 [客语拼音字汇] d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冬毒入聲開口一等tuoktuuk/tvk
    [bu]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GEY
    五行:
    仓颉: QIJB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英文翻译

    arrest,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

    督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