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警

dū chá jǐng [du cha jing]
注音 ㄉㄨ ㄔㄚˊ ㄐ一ㄥˇ

词语释义

督察警指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执勤等活动进行监督的警察。

汉字详情

[du]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IC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EBU
四角: 27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

(2) 同本义

督,察也。——《说文》

禁督逆祀命者。——《周礼·春官·大祝》

植中枢,立督虑。——《太玄卷一周》

行督责之术。——《史记·李斯传》

离娄督绳。——《汉书·王褒传》

督责大臣。——《汉书·公孙贺传》

闻将军有意督过之。——《汉书·高帝纪》

亮使 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

(4) 督邮(官员。系汉时代表太守督察下属县吏政绩优劣、宣讲教会等的佐吏);

(5) 督责(督察处罚);

(6) 督过(督察责罚);

(7) 督训(督察教育);

(8) 督参(督察参验);

(9) 督诘(督察责问);

(10) 督整(督率整顿);

(11) 督齐(督率整顿);

(12) 督导(勉励);

(13) 督治(督率治理);

(14) 督理(监督治理;督率管理);

(15) 督御(监督治理);

(16) 督统(监督统率;率领);

(17) 督压(监视压服);

(18) 督视(监视);

(19) 督趱(督催赶行。趱:加快);

(20) 督进(督促前进);

(21) 督劝(督促劝勉);

(22) 督缮(督促修缮);

(23) 督催(犹督促);

(24) 督策(督促鞭策);

(25) 督饬(督促命令);

(26) 督迫(犹督促,催迫);

(27) 督切(督促;督责);

(28) 督索(催讨);

(29) 督正(矫正;纠正);

(30) 督听(正听;不偏听)

(31) 责备;责罚 。如:督并(捆绑责打);督笞(杖罚;责打)

(32) 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名词

(1) 统帅诸军的将领

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2) 如:督镇(清代对省一级文武官员的统称);督臣(即总督);督署(总督衙门);督篆(总督的大印)

(3) 中医学名词。督脉 。又如:督任(人体的督脉与任脉)

(4) 姓

英文翻译

supervise, oversee,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u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k7 [沙头角腔] duk7 [梅县腔] duk7 [台湾四县腔] duk7 [宝安腔] duk7 [陆丰腔] duk7 [东莞腔] duk8 [海陆丰腔] duk7 [客语拼音字汇] d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冬毒入聲開口一等tuoktuuk/tvk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jǐng [jing]
部首: 713
笔画: 19
五笔: AQK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YMR
四角: 48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英文翻译

guard, watch; alert, alarm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iengx/kyankkĭ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