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皮疹
(1) 皮肤表面成片皮现的各种小疙瘩。麻疹、猩红热等都有皮疹出现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皮肤表面出现的各种小疙瘩,常成片出现。麻疹、猩红热等都出皮疹。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简介
[rash] 皮肤表面成片皮现的各种小疙瘩。麻疹、猩红热等都有皮疹出现
词语造句
1、她双手忽然出满了皮疹。
2、激动使她全身出神经过敏的皮疹。
3、流鼻血、皮疹和其它症状消退了。
4、其他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
5、如果你被感染,在你看到任何症状之前就可以传播这些疾病,如皮疹和肿胀。
6、皮疹的形态从最初的丘疹发展至脓疱,最终局部脱屑。
7、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称,医生们在发现患者耳部或两颊出现无法解释其原因的皮疹时应当注意,那可能是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造成的皮肤过敏。
8、在1967年欧洲暴发中,不发痒的皮疹是在症状出现后2天至7天在大多数病人中注意到的一个特征。
9、其他常见征兆和症状还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
10、但是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正常的细胞,导致很多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皮肤痛和皮疹,还有虚弱和疲倦。
11、因为许多化学品都是有毒的,当它们被接触到皮肤的时候会引发皮疹、灼伤甚至更糟。
12、指示性病例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者皮疹而获得感染。
13、这三位病人的共同临床症状是,最初发烧、头痛、腹泻和肌痛,接着出现皮疹和肝功能障碍,然后病情迅速恶化和死亡。
14、健康专家们认为压力会伴随着许多令人惊讶的征兆而来——从健忘到恶心,甚至是皮疹。
15、数以百万记的民众表示,当同手机及其它电磁源亲密接触时,自己会感到头痛、抑郁、恶心,并患上皮疹。
16、他说:“如果这种检测能够在皮疹显现之前预测GVHD的发病,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17、就药物的警告和预防措施来说会有严重的皮疹案例。
18、这个自然方法对减少各种皮疹和湿疹也很有效。
19、第四天,在她的胳膊,面部和胸部出现皮疹。
20、专家提醒,宝宝洗澡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湿疹和皮疹等皮肤问题。
21、但皮疹很少导致死亡。
22、当他撩起衣服时,我看到他的腹部和颈部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皮疹。
23、念珠菌感染可能会导致阴茎上出现红色皮疹和白斑。
24、甲醛和1,4-二恶烷是已知的致癌物质;甲醛还会引发一些儿童起皮疹。
25、他们说,那七位妇女是在工厂里进行了13个月的往聚乙烯板上喷漆的工作之后,才出现呼吸困难以及面部和胳膊上的皮疹。
26、虽然没有找到皮疹和痒后形成瘢痕,但搔抓是应该避免的。
27、研究人员还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的生病住院几率以及耳部感染、痢疾、皮疹和过敏症的发病率也低于用奶粉喂养的婴儿。
28、风疹引起皮疹和腺体肿胀。
皮疹的国语词典
皮肤表面出现的小疙瘩或成片出现。猩红热、麻疹等都会产生皮疹现象。
皮疹的网络释义
皮疹
皮疹的翻译
皮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皮 | 符羈 | 並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bie/bye | bʰ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如: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
(2) 病
遂动旧疹,缠绵经月。——《洛阳伽蓝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3 [宝安腔] zin3 zin1 [海陆丰腔] zhin3 [梅县腔] zhin3 [客英字典] zhin3 [东莞腔] zin3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軫 | 章忍 | 章 | 眞A | 上聲 | 軫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ɕĭĕn | cjinx/tji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