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
词语释义
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
指皇位。
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
指皇帝。
宫殿名。
旧时教名。
指皇室。
词语解释
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
《书·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孔颖达 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昔在上圣,唯建皇极,经纬天地。”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夫子六经,皇极之能事毕矣。”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极以蒞万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极居中,而‘五’之本身复具有中数。”
指皇位。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至於 世祖 ,遂享皇极。”《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废帝为 东海王 ,以丞相録尚书事 会稽王 昱 统承皇极。”《旧唐书·外戚传·武承嗣》:“皇极者,域中之大寳,必顺乎天命。”
指皇帝。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司马贞 述赞:“姊配皇极,身尚 平阳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向若 林父 诛, 陈平 死, 百里 不用, 晏婴 见逐,是 晋 无 赤狄 之土, 汉 无皇极之尊, 秦 不併 西戎 , 齐 不霸 东海 矣。” 清 屈大均 《洗象行》:“晓披瓔珞朝皇极,秋驾鑾舆出喜峰。”
指皇室。
《晋书·桓玄传》:“先臣蒙国家殊遇,姻婭皇极。”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庐陵王诔》:“託体皇极,衔怨至尽。”《宋书·谢晦传》:“ 羡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婭皇极。”
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
《新唐书·五行志一》:“ 向 为《五行传》,乃取其五事,皇极、庶证附於五行以为八事。”《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而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莫不各有成书。”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二○五:“自言 郭璞 终皇极,讲见天心待杀身。”
宫殿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职掌 皇极 、 建极 、 中极 、 武英 、 文华 殿庭、楼阁、廊廡洒扫之役。”参见“ 皇极殿 ”。
旧时教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严邪教》:“今世之所谓白莲、无为、皇极、大乘、洪阳、螺祖诸教,皆奸人所创之邪教也。”
引证解释
⒈ 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
引《书·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昔在上圣,唯建皇极,经纬天地。”
隋王通《中说·魏相》:“夫子六经,皇极之能事毕矣。”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极以蒞万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极居中,而‘五’之本身复具有中数。”
⒉ 指皇位。
引晋干宝《晋纪总论》:“至於世祖,遂享皇极。”
《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废帝为东海王,以丞相録尚书事会稽王昱统承皇极。”
《旧唐书·外戚传·武承嗣》:“皇极者,域中之大寳,必顺乎天命。”
⒊ 指皇帝。
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贞述赞:“姊配皇极,身尚平阳。”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向若林父诛, 陈平死, 百里不用, 晏婴见逐,是晋无赤狄之土, 汉无皇极之尊, 秦不併西戎,齐不霸东海矣。”
清屈大均《洗象行》:“晓披瓔珞朝皇极,秋驾鑾舆出喜峰。”
⒋ 指皇室。
引《晋书·桓玄传》:“先臣蒙国家殊遇,姻婭皇极。”
南朝宋谢灵运《宋庐陵王诔》:“託体皇极,衔怨至尽。”
《宋书·谢晦传》:“羡之及亮或宿德元臣,姻婭皇极。”
⒌ 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
引《新唐书·五行志一》:“向为《五行传》,乃取其五事,皇极、庶证附於五行以为八事。”
《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而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莫不各有成书。”
刘成禺《洪宪纪事诗》之二〇五:“自言郭璞终皇极,讲见天心待杀身。”
⒍ 宫殿名。参见“皇极殿”。
引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职掌皇极、建极、中极、武英、文华殿庭、楼阁、廊廡洒扫之役。”
⒎ 旧时教名。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严邪教》:“今世之所谓白莲、无为、皇极、大乘、洪阳、螺祖诸教,皆奸人所创之邪教也。”
皇极的国语词典
皇帝所建立的准则、规范。
皇极的网络释义
皇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2) 同本义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诗·小雅·采芑》
騐皇者,煌煌也。——《书·帝命》
(3) 大
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说文》
建用皇极。——《书·洪范》
上帝是皇。——《诗·周颂·执竞》
(4) 又如:皇祜(大福);皇业(大业;帝王的事业);皇道(大道);皇竹(大竹名)
(5) 美好
皇,美也。——《广雅·释诂一》
继序其皇之。——《诗·周颂·烈文》。传:“美也。”
皇以间之。——《诗·周颂·桓》
(6) 又如:皇土(美土);皇直(美好忠直);皇想(美好的怀念)
(7) 通“遑”。空闲的;有闲暇的
不皇出矣。——《诗·小雅·渐渐之石》
不皇朝矣。
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以多福。——《左传·哀公五年》
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左传·昭公七年》
(8) 又如:皇宁(闲适;安闲);皇暇(空闲;闲暇)
(9) 通“惶”
大臣皆皇惧而退。——宋·佚名《新编五代史平话》
(10) 又如:皇惧(恐慌害怕);皇遽(惊恐);皇骇(惊慌;恐惧);皇乱(惊慌失措)
(11) 黄白色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12) 又如:皇驳(黄白色与赤白色)
名词
(1) 指天
思皇多士。——《诗·大雅·文王》。传:“天也。”
皇霸。皇者天也。——《风俗通》
(2) 又如:皇命(天命);皇穹(犹皇天);皇门(天门);皇皇天帝(天)
(3) 指天神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4) 又如:皇天上帝(天帝,上帝);皇公(天帝);皇穹(指天帝);皇祗(天神与地神的并称)
(5) 君主,天子,皇帝
皇丈受天子之富贵。——元·佚名《武王伐纣平话》
(6) 又如:皇统(历代帝王相传的世系);皇丈(皇帝的岳父);皇极(帝王治世的准则);皇太孙(太子死,以太子的儿子为皇储,称为皇太孙)
(7) 旧时对封建王朝的尊称 。如:皇图(封建王朝的版图。亦指封建王朝);皇廷(朝廷);皇纲(朝廷的纲纪);皇维(朝廷的纲纪;王法)
(8) 对已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的尊称 。如:皇考(对亡父的尊称);皇姑(对丈夫亡母的尊称);皇祖(远祖,称高祖以上的祖先);皇舅(女子称丈夫的亡父);皇妣;皇祖考;皇祖妣
(9) 鸟名。凰的古字。传说中的雌凤 。如;皇鸟(传说中的雌凤);皇翼(凤凰的羽翼。借指笙管)
(10) 冠名 。如:皇冠
(11) 对神明的敬称
伏羲、 女娲、 神农为三皇。——《春秋·元命苞》
(12) 又如:皇祗(地神);皇娲(指女娲氏);皇羲(指伏羲氏);皇娥(传说中古帝少昊的母亲)
(13) 姓
动词
(1) 匡正
皇,正也。——《释言》
四国是皇。——《诗·豳风·破斧》
皇我万民。——《穆天子传》
(2) 通“迋”。往
先祖是皇。——《诗·小雅·信南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沙头角腔] wong2 fong2 [梅县腔] fong2 w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宝安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黃 | 胡光 | 匣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ɣuɑŋ | ghuang/hu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同本义
極,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3) 最高的地位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4)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5) 特指君位
建用皇极。——《书·洪范》
(6) 又如:登极(登君位)
(7) 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9) 尽头;极限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地球的南北两端 。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12) 北极星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13)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14) 最高准则、标准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最,非常,狠,满
初极狭。——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2)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动词
(1) 至,到达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2)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3) 穷尽,竭尽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逼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5) 深探,穷究 。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6) 通“殛”。惩罚,诛杀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7)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8) 到达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形容词
(1) 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极塞(遥远荒僻的边塞地区);极处(极高、极远之处);极路(非常遥远的路);极源(远源)。如:极口(满口);极仄(很险的诗韵);极色(黑白两色。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均为无彩色,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故称)
(3) 通“亟”。
(4) 急速
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大诰》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墨子·杂守》
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管子·枢言》
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荀子·赋篇》
(5) 又如:极走(急促地奔跑);极言(急忙告诉);极卒(尽快完成)
(6) 着急 。如:极头么花(极头麻花。形容干着急没办法);极切(急切,迫切);极躁(着急)
(7) 儆戒 。如:极戒(儆戒)
(8) 屡次,一再
以极聘于诸侯。——《管子·小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衱 | 其輒 | 羣 | 葉B | 入聲 | 葉 | 開口三等 | 咸 | 鹽B | gʰĭɛp | giep/gy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