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

huáng chéng [ huang cheng]
注音 ㄏㄨㄤˊ ㄔㄥˊ

词语释义

京城的内城。亦泛指京城。

词语解释

  1. 京城的内城。亦泛指京城。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旧唐书·地理志一》:“皇城在西北隅,谓之西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文渊阁 ﹞前对皇城,深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有时是一大群一尺二寸长的大乌龟,都缩了头装着竹笼,载在车子上,拉向皇城那面去。”

引证解释

⒈ 京城的内城。亦泛指京城。

汉班固《东都赋》:“於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
《旧唐书·地理志一》:“皇城在西北隅,谓之西内。”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文渊阁﹞前对皇城,深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有时是一大群一尺二寸长的大乌龟,都缩了头装着竹笼,载在车子上,拉向皇城那面去。”

皇城的国语词典

皇宫及其周围的宫城。

皇城的翻译

英语: Imperial City, inner part of Beijing, with the Forbidden City at its center

皇城造句

皇城公园里,牡丹盛开,万紫千红,让游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其实行人司之职,与原本的皇城司相当,都是侦察间谍细作,也有考较官员的职份。
匹马单刀万里尘,浩气长存纵皇城。
董事长高庆昌原为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经委副主任,此前曾先后在临淄制酸厂任副厂长、临淄刺绣厂任厂长。
有四个女孩,纯,鑫,璐,月,相识十一年,一起在皇城根下长大。
当他率兵击败西北来犯之敌,凯旋而归时,他马不摘蹬兵不卸甲杀气腾腾开到皇城,等待御驾躬迎。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
西支入兴京门,为开运山,蜿蜒而南,旁薄起顿,峦岭重叠,至金州旅顺口之铁山,而龙脊时伏时现,海中皇城、鼍矶诸岛皆其发露处也。
梁武帝萧衍,著名的“菩萨皇帝”,在位期间宠佞佛道,不顾民生疾苦,昏聩无能,最终酿成“侯景之乱”,被饿死在皇城内。
御林军闻声而动,三千御林军拥挤在狭窄的御道上,从皇城一直排到正阳门的高大城楼之下。
朱慈?自是一个太监也没有要,不仅如此,连那些扛旗打幡的守备皇城的亲卫禁军他一个都没要,此辈世代仪卫,除了摆样子,论起真实本事,怕是连太监也不如了。
继续穿过端门和午门后,徐景天叔侄两个终于到了被筒子河所环绕着的紫禁皇城。
中华门与天安门及天安门北的端门,构成皇城的三大中门,这中间千步廊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成为最大胆的空间处理。
想想他生前所住的皇城大宅之里,宝库藏宝无数,当年多少人为了求得一丹,那是挤破了门槛,拱手将祖传秘籍灵宝献上。
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观瞻,但见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上周日,在皇城根公园,他又发现,树阴投落在路面上斑驳的光影,有的像小熊,有的像手拉手的父子,有的又像正在跳马的运动员。
而在金庸笔下,出家前的九难,是江湖中的阿九,青竹帮帮主程青竹的女徒弟,她也是皇城中的阿九,大明崇祯皇帝的次女。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的“皇城华粹·壶魂”紫砂作品展不久前在北京“皇城会”拉开帷幕。
据皇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皇城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为安平城,系王亲贵族居住之地,故名“皇城营”。
在云头上往下看,皇城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声嘈杂,很是热闹。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501
笔画: 9
五笔: R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AMG
四角: 26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2) 同本义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诗·小雅·采芑》

騐皇者,煌煌也。——《书·帝命》

(3) 大

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说文》

建用皇极。——《书·洪范》

上帝是皇。——《诗·周颂·执竞》

(4) 又如:皇祜(大福);皇业(大业;帝王的事业);皇道(大道);皇竹(大竹名)

(5) 美好

皇,美也。——《广雅·释诂一》

继序其皇之。——《诗·周颂·烈文》。传:“美也。”

皇以间之。——《诗·周颂·桓》

(6) 又如:皇土(美土);皇直(美好忠直);皇想(美好的怀念)

(7) 通“遑”。空闲的;有闲暇的

不皇出矣。——《诗·小雅·渐渐之石》

不皇朝矣。

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以多福。——《左传·哀公五年》

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左传·昭公七年》

(8) 又如:皇宁(闲适;安闲);皇暇(空闲;闲暇)

(9) 通“惶”

大臣皆皇惧而退。——宋·佚名《新编五代史平话》

(10) 又如:皇惧(恐慌害怕);皇遽(惊恐);皇骇(惊慌;恐惧);皇乱(惊慌失措)

(11) 黄白色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12) 又如:皇驳(黄白色与赤白色)

名词

(1) 指天

思皇多士。——《诗·大雅·文王》。传:“天也。”

皇霸。皇者天也。——《风俗通》

(2) 又如:皇命(天命);皇穹(犹皇天);皇门(天门);皇皇天帝(天)

(3) 指天神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4) 又如:皇天上帝(天帝,上帝);皇公(天帝);皇穹(指天帝);皇祗(天神与地神的并称)

(5) 君主,天子,皇帝

皇丈受天子之富贵。——元·佚名《武王伐纣平话》

(6) 又如:皇统(历代帝王相传的世系);皇丈(皇帝的岳父);皇极(帝王治世的准则);皇太孙(太子死,以太子的儿子为皇储,称为皇太孙)

(7) 旧时对封建王朝的尊称 。如:皇图(封建王朝的版图。亦指封建王朝);皇廷(朝廷);皇纲(朝廷的纲纪);皇维(朝廷的纲纪;王法)

(8) 对已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的尊称 。如:皇考(对亡父的尊称);皇姑(对丈夫亡母的尊称);皇祖(远祖,称高祖以上的祖先);皇舅(女子称丈夫的亡父);皇妣;皇祖考;皇祖妣

(9) 鸟名。凰的古字。传说中的雌凤 。如;皇鸟(传说中的雌凤);皇翼(凤凰的羽翼。借指笙管)

(10) 冠名 。如:皇冠

(11) 对神明的敬称

伏羲、 女娲、 神农为三皇。——《春秋·元命苞》

(12) 又如:皇祗(地神);皇娲(指女娲氏);皇羲(指伏羲氏);皇娥(传说中古帝少昊的母亲)

(13) 姓

动词

(1) 匡正

皇,正也。——《释言》

四国是皇。——《诗·豳风·破斧》

皇我万民。——《穆天子传》

(2) 通“迋”。往

先祖是皇。——《诗·小雅·信南山》

英文翻译

royal, imperial; ruler, sup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沙头角腔] wong2 fong2 [梅县腔] fong2 w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宝安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光唐合平聲合口一等ɣuɑŋghuang/huang
chéng [cheng]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F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IHS
四角: 4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castle; city, town; municipa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4 s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