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伯 | 博陌 | 幫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prak/peak | pɐ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2) 同本义
试,用也。——《说文》
明试以功。——《虞书》
今予将试以汝迁。——《书·盘庚》
师干之试。——《诗·小雅·采芑》
兵革不试。——《礼记·乐记》
吾不试。——《论语》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
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礼记·乐记》
(3) 又如:试兵(用兵)
(4) 尝试
试,尝也。——《广雅》
不可试也。——《易·无妄》
臣请试之。——《战国策·秦策》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试啼(试着啼哭);试药郎中(方言。庸医诊病时以病试药);试试缩缩(即畏畏缩缩,不敢大胆前进);试水(尝试品尝茶水)
(6) 初次使用
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试酌(初饮)
(8) 试验
试用于今日,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出师表》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9) 又如:试守(试任某一官职);试儿(旧时试测小儿性情和志趣的习俗。也称“抓周”、“试周”);试晬(周岁测试小孩);试艺(试验才艺);试年庚(古时风俗在除夕夜聚博,以胜负来作为来年运气的征兆)
(10) 考查;考试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 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试验(考查;验证);试判(考试);试官(主持考试的官)
(12) 试探;刺探
白发不相负,青阳始试旬。——清· 王夫之《元日折梅次定山韵》
(13) 又如:试风头(剌探情况);试旬(探求;探寻)
(14) 通“弑”。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等行为
受命之臣,专征云试。——《汉书》
副词
相当于“姑且”
王试出兵以观之。——《史记·周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从于省吾说)。本义:明亮;亮)
(2) 同本义
爽,明也。——《说文》
时甲子昧爽。——《书·牧誓》
爽邦由哲。——《书·大诰》
二惠竞爽犹可。——《左传·昭公三年》
风泽清旷,气爽节和。——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
(3) 又如:神清目爽;爽旦(黎明,清晨);爽别(清亮);爽拔(清朗秀技);爽明(黎明);爽曙(明晓);爽豁(清楚而明显)
(4) 畅快;舒适
老太太心里不大爽。——《红楼梦》
(5) 又如:爽怿(舒畅愉快);爽利(痛快;干脆;利落);身体不爽;爽然(开朗舒畅的样子);爽节(天高气爽的气节)
(6) 明白;明智
兹心不爽,而昏乱百度。——《左传·昭公元年》
(7) 又如:爽明(明白);爽练(明达);爽慧(明慧);爽异(聪颖特出);爽悟(聪颖;明达)
(8) 开朗;豪爽
温豪爽有风慨。——《晋书·桓温传》
(9) 又如:爽伉(豪爽刚直);爽荡(大方;气派);爽恺(高亢利落;不拖泥带水);爽侠(有豪侠气概);爽慨(爽直慷慨);爽恺(豪爽而随和);爽俊(豪爽秀俊)
(10) 开阔;宽阔
沃野爽且平。——晋· 陆机《齐讴行》
(11) 又如:爽闿(高大宽敞);爽耸(形容地势高而开阔)
动词
(1) 差错,失误
女也不爽。——《诗·卫风·氓》
言爽,日反其信。——《国语·周语》
伦理无爽。——《文心雕龙·论说》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爽忒(差失);爽缪(谬误);爽行(过失的行为);爽法(违背礼法);爽言(违背诺言)
(3) 丧失;失去
昔昭王娶于 房,曰 房后,实有爽德。——《国语·周语》
郭汲还州,尚不欺于童子, 文侯校猎,宁爽约于虞人。—— 唐· 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
(4) 又如:爽越(丧失);爽误(失误);爽实(失实);爽德(失德);爽信(失信;不守信用);爽期(失约;违背约定的时间)
(5) 伤败;败坏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
(6) 又如:爽口(伤败胃口);爽伤(败坏,病伤)
(7) 使清爽 。如:爽味(清爽的味道);爽心(使心情清爽畅快);爽神(使心神爽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ong3 [东莞腔] song3 [陆丰腔] song1 [梅县腔] song3 [海陆丰腔] song3 [宝安腔] song3 [台湾四县腔] song3 [客语拼音字汇] song3 [客英字典] song3
◎ 潮州话:suang2 s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