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掩饰

bǎi bān yǎn shì [bai ban yan shi]

词语释义

想尽办法掩盖自己或别人的过失、错误、丑 态等。

汉字详情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bān [b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HNE
四角: 27447

详细解释

量词

(1) 种,类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晚春》

(2) 又如:这般东西;百般劝解;般般(种种;样样;件件)

动词

(1) 通“搬”。搬运

般,运也。——《玉篇》

自行般运出卖以办岁计。——《资治通鉴》

(2) 又如:般运(搬担。搬运);般剥(搬运,驳运)

(3) 通“班”。布,颁布

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汉书·礼乐志》

(4) 用同“搬” 。如:般弄(搬弄。捉弄;摆布);般演(搬演。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某件事实或故事)

形容词

(1) 通“斑”。斑纹

马黑脊而般臂蝼。——《周礼·内饔》

般般之兽。——《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般般,文采之貌也。”

英文翻译

sort, manner,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b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陆丰腔] ban1 [沙头角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官平聲合口一等buanbʰuɑn
yǎn [yan]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DJ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KLU
四角: 540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掩,敛也。小上曰掩。——《说文》

掩练帛,广终幅。——《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

掩薄草渚。——《史记·司马相如传》

空正掩日。——《周髀算经》

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掩其上哉。——清· 方域《壮梅堂文集》

手巾掩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势拔五岳掩 赤诚。——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掩圹(将棺木放入墓穴内,加土掩埋);掩心(护胸的铠甲);掩土(盖土埋葬);掩面(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掩著(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

(4) 藏

掩贼为臧。——《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匿也。”

处必掩身。——《礼记·月令》

(5) 又如:掩掩缩缩(躲躲藏藏);掩敛(遮藏躲闪);掩败(掩饰失败);掩秘(隐瞒,秘而不宣)

(6) 止

掩,止也。——《方言》十三

掩以绝灭。——王褒《洞箫赋》。注:“止息貌。”

掩细柳而抚剑。——潘岳《西征赋》。注:“止也。”

(7) 乘其不备 。如:掩取(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8) 袭击 。如:掩攻(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掩击(袭击;冲杀)

(9) 关闭;合上

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掩亚(关闭);掩关(关闭;关门)

(11) 意外地被夹住 。如:小心门掩了你的手

(12) 抹杀

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文翻译

to cover (with the hand); shut, conceal; ambush

方言集汇

◎ 粤语:am2 jim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m3 [海陆丰腔] ram3 am1 [梅县腔] jam3 jim5 [陆丰腔] jam3 [东莞腔] jam3 [宝安腔] jam3 [客英字典]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3 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衣儉鹽B上聲開口三等鹽Bʔĭɛmqiemx/yeem
shì [shi]
部首: 328
笔画: 8
五笔: QNTH
五行:
吉凶:
仓颉: NVOLB
四角: 28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名词

(1) 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英文翻译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