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奉承

bǎi bān fèng chéng [ bai ban feng cheng]
注音 ㄅㄞˇ ㄅㄢ ㄈㄥˋ ㄔ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成语用法

百般奉承作谓语、宾语;指讨好他人。

百般奉承的网络释义

百般奉承

  • 百般奉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bān fèng chéng,意思是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百般奉承造句

    全部相信了我在他和两位长老面前所说的所有者的话,答应了我提出来的所有的要求,还对我百般奉承,最后竟然跪下求我,收他的孙子王义为徒,我当时一时心软。
    蔡吉倒也真是憨蠢之人,他见四师弟对自己百般奉承,恭顺,到也渐渐的拿他做了知己心腹。
    龙腾云百般奉承、认错、保证之后,李老师也觉得说得累了这才放过了他。
    尽管售货员百般奉承,但是这位顾客还是不买这套设备。
    但如今,他接到一封百般奉承的信,却私下收起没有带到神的面前。
    当着你的面她百般奉承但从不办实事。
    先生们对她百般奉承,把她弄得神魂颠倒。
    雷凡一边对练霓裳百般奉承,一边脑子却在急速转动,脸上的表情自然是笑颜如花,嘴里说着漫无边际的阿谀之词,心里却叫苦不迭。
    唐更新是唐家本家,也是山寨里的远亲,看他黑铁塔似的身材就知道是员勇将,落腮胡子,笑得一颤一颤的,对唐澜是百般奉承。
    闻人老爷自然百般奉承,好生伺候。

    汉字详情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bān [b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HNE
    四角: 27447

    详细解释

    量词

    (1) 种,类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晚春》

    (2) 又如:这般东西;百般劝解;般般(种种;样样;件件)

    动词

    (1) 通“搬”。搬运

    般,运也。——《玉篇》

    自行般运出卖以办岁计。——《资治通鉴》

    (2) 又如:般运(搬担。搬运);般剥(搬运,驳运)

    (3) 通“班”。布,颁布

    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汉书·礼乐志》

    (4) 用同“搬” 。如:般弄(搬弄。捉弄;摆布);般演(搬演。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某件事实或故事)

    形容词

    (1) 通“斑”。斑纹

    马黑脊而般臂蝼。——《周礼·内饔》

    般般之兽。——《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般般,文采之貌也。”

    英文翻译

    sort, manner,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b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陆丰腔] ban1 [沙头角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官平聲合口一等buanbʰuɑn
    fèng [feng]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W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QKQ
    四角: 505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 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2) 同本义

    奉,承也。——《说文》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礼记·檀弓下》

    常山王奉头鼠窜。——《汉书·蒯通传》

    项伯即入见 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战国策·燕策》

    (3) 又如:奉书;奉地图;奉手(捧握长者之手)

    (4) 恭敬地接受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奉教(接受教导);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6) 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7) 又如:奉上新书一册;奉纳(交纳);奉呈(奉献,献上);双手奉上;奉贽(进献见面礼品)

    (8) 送;给予,赐予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庄子·说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宋· 苏洵《六国论》

    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宋· 苏轼《教战守》

    (9) 为…效劳,侍候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

    (10) 又如:奉执箕帚(给你料理家务;许配于你);奉从(奉陪侍侯);奉巾栉(伺候洗沐梳发);奉问(侍奉问候);奉候(恭候)

    (11) 奉承

    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西游记》

    (12) 又如:阳奉阴违;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讨人喜欢);奉顺(奉承顺应);奉循(奉承遵循)

    (13) 贯彻,执行

    谨奉法令。——《史记》

    (14) 又如: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宪(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5) 尊奉

    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背宋盟,无乃不可乎?——《左传·昭公十一年》

    (16) 如:奉辞(奉命);奉天承运(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兴盛的时运);奉遵(遵守;遵从)

    (17) 供奉,供养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 黄宗羲《原君》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 河阳掌书记时。——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8) 持,拿

    奉甲执兵。——《墨子·非攻中》

    (19) 辅助,拥戴

    郑伯使 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 许东偏。——《左传·隐公十一年》

    名词

    (1) 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秦策》

    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汉书·王莽传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汉书·宣帝纪》

    (2) 又如:无劳之奉;奉粟;奉稍;奉饷;奉禄(俸禄)

    (3) 待遇,事奉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

    (4) 奉天的省称 。1929年改名沈阳市

    (5) 姓

    副词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款(款待。敬词);奉恳(谦词。拜托);奉揖(作揖;拱手为礼);奉屈(屈尊。奉:敬辞)

    英文翻译

    offer; receive; serve; re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6
    ◎ 客家话:[梅县腔] fung5 [台湾四县腔] fung5 [客英字典] fung5 [客语拼音字汇] fung4 [沙头角腔] fung3 [宝安腔]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东莞腔] fung3 [陆丰腔] fung6
    ◎ 潮州话:hong6 [潮阳]h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扶隴上聲開口三等bʰĭwoŋbyungx/bivnk
    chéng [cheng]
    部首: 106
    笔画: 8
    五笔: BD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NQO
    四角: 17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手握;用手掌支撑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 。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 。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 。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 。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 。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名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如:石承;轴承

    英文翻译

    inherit, receive; succe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沙头角腔] sin2 [客英字典] shin2 [陆丰腔] shin3 [梅县腔] shin2 [海陆丰腔] shin2 [宝安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东莞腔] s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署陵平聲開口三等ʑĭəŋzjing/zj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