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结衣

bǎi jié yī [ bai jie yi]
繁体 百結衣
注音 ㄅㄞˇ ㄐ一ㄝˊ 一

词语释义

1.补缀很多的衣服。

词语解释

  1. 补缀很多的衣服。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九:“半菽一瓢饮,县鶉百结衣。”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你乱丛丛百结衣,冷萧萧双鬢毛,每日价浪悲歌去 吴 市讨。” 清 方文 《田居杂咏》之六:“ 颜子 一瓢饮, 原宪 百结衣。”参见“ 百结 ”。

引证解释

⒈ 补缀很多的衣服。参见“百结”。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九:“半菽一瓢饮,县鶉百结衣。”
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你乱丛丛百结衣,冷萧萧双鬢毛,每日价浪悲歌去吴市讨。”
清方文《田居杂咏》之六:“颜子一瓢饮, 原宪百结衣。”

百结衣的国语词典

多次缝补的衣服。

百结衣的网络释义

百结衣

  • 小丑穿百结衣,一说指流氓穿破衣。
  • 乞丐所着之服,文学家美其名曰百结衣,其辞甚雅,兹又有加百结衣以解剖者,其说明曰:百结之衣,质料之大皆如掌,其补缀成衣也洵一奇技。是等衣服,微风乍起直可吹之离身,如秋风扫落叶,而若辈则借此以章身。
  • 汉字详情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jié,jiē [ji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F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GR
    四角: 24161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英文翻译

    knot, tie; join,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t3

    宋本广韵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