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揆

bǎi kuí [ bai kui]
注音 ㄅㄞˇ ㄎㄨㄟˊ

词语释义

总理国政之官。 指各种政务。 百官。

词语解释

  1. 总理国政之官。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 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 王安石 《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

  2. 指各种政务。

    《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 吉州 长史 卢杞 ,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 长安 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詰,官乱职废,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胡三省 注:“ 唐 虞 有百揆之官。 孔安国 曰: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此所谓百揆,盖言百官之事也。”

  3. 百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桓公 ( 桓温 )语 嘉宾 ( 郗超 ):‘ 阿源 ( 殷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新唐书·高祖纪》:“戊辰, 隋帝 ( 杨侑 )进 唐王 ( 李渊 )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与成君瓘书》:“云‘嗣王’,谓五年 太子晃 ( 拓跋晃 )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也。”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吾故首则曰,择百揆以协同寅。”

引证解释

⒈ 总理国政之官。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唐虞有之,犹周之冢宰也。”
《旧唐书·代宗纪》:“唐虞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
明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帝舜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

⒉ 指各种政务。

《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旧唐书·卢杞传》:“吉州长史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
《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詰,官乱职废,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胡三省注:“唐虞有百揆之官。 孔安国曰: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此所谓百揆,盖言百官之事也。”

⒊ 百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公(桓温 )语嘉宾(郗超 ):‘ 阿源(殷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
《新唐书·高祖纪》:“戊辰, 隋帝(杨侑 )进唐王(李渊 )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成君瓘书》:“云‘嗣王’,谓五年太子晃(拓跋晃 )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也。”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吾故首则曰,择百揆以协同寅。”

百揆的国语词典

总握国政的官员。

百揆的网络释义

百揆

  • 百揆,汉语词汇。
  • 拼音:bǎi kuí
  • 释义:1、为我国商周以前之官名,最早见于《尚书》。
  • 后世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 汉字详情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kuí [ku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W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NOK
    四角: 52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 同本义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3)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4)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5) 管理;掌管

    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6)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7) 灭;破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名词

    (1) 准则;原则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

    (2) 又如:千载一揆

    (3) 事务;政事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4)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英文翻译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4 kwai5
    ◎ 客家话:[梅县腔] kwi2 [宝安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台湾四县腔] kui2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海陆丰腔] kui2 [沙头角腔] k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求癸脂A合上聲合口三等脂Agjyix/gviigʰ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