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之后

bǎi suì zhī hòu [ bai sui zhi hou]
繁体 百歲之後
注音 ㄅㄞˇ ㄙㄨㄟˋ ㄓ ㄏㄡ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百岁之后 bǎisuìzhīhòu

(1) 人寿多不过百岁,因以“百岁之后”婉言死后

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史记》
after death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 唐风 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 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成语用法

百岁之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死亡的婉言。

百岁之后的国语词典

比喻死后。《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也作「百年之后」。

百岁之后的网络释义

百岁之后

  • 百岁之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 bǎi suì zhī hòu,是指死的讳称。
  • 百岁之后造句

    武当山上小小图书管理员,百岁之后转世四象大陆,在这里继续寻梦,在这里有了自己新的身份,带着武当绝学,在此地成龙翔之势。
    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堪星子突然明白了,明白在一个八百岁之后不突破元婴,已经判了死刑的修真界,一个千岁金丹的执着,一个上千年的男儿的坚持。
    除了卜灵那样的修士,要不然都会在百岁之后仙逝,就连仙阶强者也不行。
    以人间界稀薄的灵气来论,秦政原本以为五十岁的半步先天,百岁之后的先天境界,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每当追忆往事的时候,他总是谈笑风生,即便他抱怨说“过了百岁之后,记忆力有点下降了。”。
    夏之日,冬之雪,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相爱之人,百年之后,同葬一穴。女巫的猫。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要知道自己达到金丹期也是百岁之后,借助机缘才能顺利晋级的。

    汉字详情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suì [sui]
    部首: 325
    笔画: 6
    五笔: M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UNI
    四角: 22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 )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2) 同本义

    岁,木星也。——《说文》

    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3) 又如:岁君(太岁。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冲犯它不吉利);岁次(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4) 年的别称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武留 匈奴,凡十九岁。——《汉书·李广苏建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5) 又如:岁祲(一年到头妖气弥漫);岁腊(年终祭祀祖先);岁考(年度考试);岁事(诸侯每年秋季朝见天子之事);岁晏(岁暮,年尾);岁华(年华,岁月)

    (6) 年龄

    年十二岁,庄襄王死,政代为 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林觉民《与妻书》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7) 又如:三岁小孩;八十岁的老奶奶;两岁的牛儿正当年

    (8) 岁月;时光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那堪正漂泊, 来日岁华新。——唐· 孟浩然《除夜》

    (9) 又如:岁光(岁月,光阴);岁华(时光)

    (10) 年景,一年的农事收成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梁惠王上》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战国策·齐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11) 又如:岁恶(岁凶。收成不好);岁登(年谷丰登);丰岁;歉岁;岁熟;岁稔(年成丰熟);岁丰(年谷丰收)

    (12) 新年,一年之始 。如:岁旦(正月初一日);岁朝(一年之始,即元旦);岁旦酒(新年所饮的酒);岁夕(除夕);岁仗(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

    英文翻译

    year; age;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3
    ◎ 潮州话:思锅3 何锅3 ,suê3(suè) huê3(huè)

    宋本广韵

    zhī [zh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PPP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O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而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tjio
    hòu [hou]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RGKD
    五行:
    仓颉: HMR
    四角: 722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动词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小),从“攵”( 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同本义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名词

    (1) 后代,子孙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形容词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英文翻译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hau6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宝安腔] hiu3 [沙头角腔] heu5 [东莞腔] heu3 [陆丰腔] heu6
    ◎ 潮州话:hou6(hõu) ao6(ã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口上聲開口一等ghux/hovɣ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