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身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旧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无官职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员。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天下诸使、诸将军士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白身人赐勋三转。”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臣僚言恩泽之行,比年寖滥……又言酬赏转官,不得回授白身人,自有约束。”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九:“内原任中书序班者,得陞职至太常、鸿臚太僕、少卿等阶,白身人得授鸿臚主簿、序班等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白身》:“ 越 俗以布衣无仕籍者,为白身人。”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无官职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员。
引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天下诸使、诸将军士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白身人赐勋三转。”
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上:“臣僚言恩泽之行,比年寖滥……又言酬赏转官,不得回授白身人,自有约束。”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内原任中书序班者,得陞职至太常、鸿臚太僕、少卿等阶,白身人得授鸿臚主簿、序班等职。”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白身》:“越俗以布衣无仕籍者,为白身人。”
白身人的国语词典
平民。
白身人的网络释义
白身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白 | 傍陌 | 並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bʰɐk | brak/bea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申 | 失人 | 書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ɕĭĕn | sj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