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

bái hǔ [ bai hu]
注音 ㄅㄞˊ ㄏ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神话传说中的野兽。

词语解释

  1. 白额虎。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梦白虎啮其左驂马,杀之,心不乐。” 汉 张衡 《西京赋》:“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2.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总称。

    汉 贾谊 《惜誓》:“苍龙蚴虬於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后汉书·郎顗传》:“罚者曰白虎,其宿主兵。” 李贤 注:“《天官书》曰:‘参为白虎……下有三星,曰罚,为斩艾之事。’故主兵。”《封神演义》第七一回:“南分朱雀北玄武,东按青龙西白虎。” 清 冯桂芬 《释鹑》:“以鶉火为凤,方与苍龙、白虎、元武相称。”

  3. 特指迷信传说中的凶神。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 严敦易 校注:“白虎,星命迷信里面的凶神。”《协纪辨方书》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

  4. 饰白虎图像的军旗。

    《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5. 汉 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三辅黄图·汉宫》:“ 凤凰 通 光曲臺 、 白虎 等殿。” 唐 白居易 《东南行》:“议高通 白虎 ,諫切伏青蒲。” 黄葆桢 《张星伯席上呈徐班侯先生》诗:“蟹行文字来瀛海,六籍笙簧 白虎 空。”参见“ 白虎观 ”。

  6. 古代杂伎中扮演的形象。

    《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7. 石灰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石灰》。

  8. 豆腐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有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引证解释

⒈ 白额虎。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驂马,杀之,心不乐。”
汉张衡《西京赋》:“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⒉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总称。

汉贾谊《惜誓》:“苍龙蚴虬於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
《后汉书·郎顗传》:“罚者曰白虎,其宿主兵。”
李贤注:“《天官书》曰:‘参为白虎……下有三星,曰罚,为斩艾之事。’故主兵。”
《封神演义》第七一回:“南分朱雀北玄武,东按青龙西白虎。”
清冯桂芬《释鹑》:“以鶉火为凤,方与苍龙、白虎、元武相称。”

⒊ 特指迷信传说中的凶神。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
严敦易校注:“白虎,星命迷信里面的凶神。”
《协纪辨方书》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

⒋ 饰白虎图像的军旗。

《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
《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⒌ 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参见“白虎观”。

《三辅黄图·汉宫》:“凤凰通光曲臺、白虎等殿。”
唐白居易《东南行》:“议高通白虎,諫切伏青蒲。”
黄葆桢《张星伯席上呈徐班侯先生》诗:“蟹行文字来瀛海,六籍笙簧白虎空。”

⒍ 古代杂伎中扮演的形象。

《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⒎ 石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石灰》。

⒏ 豆腐的别名。

清赵翼《儒餐》诗:“儒餐自有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
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白虎的国语词典

神话传说中的野兽。

白虎的翻译

英语: White Tiger (the seven mansions of the west sky)​, (slang)​ hairless female genitalia
德语: haarlose weibliche Genitalien (S, vulg)​, Konstellation von 7 Sternen im westlichen Himmel (S)​, Symbol des Westens (S)​, weißer Tiger (S)​, Unglücksbringer
法语: tigre blanc

白虎造句

男孩起身微笑,双手合十走了十二步,步步生莲花幻景,白虎跪伏。
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倾向于宏伟的母亲,抱着白虎走过海洋。
圣京的白虎堂内,一腔热血,一句诺言,到头落得形只影单。
知难行易啊!忐忑不安的白虎堂堂主四处游走了起来,企图拖延比武时间,只要对方把内力运用到轻功上面,即便是不交手,照样也得产生消耗……
白虎星动,死而复生;血影重重,英雄无终;仙体初成,天门之争;武破虚空,天朗气清。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周昕心中却隐隐觉得三剑客实非那大汉之敌手,不过他也不想在这件事上多做讨论,见焦矫已露骄态,便道“严白虎并非等闲之辈,我军实不可大意。
白虎圣君三人当然不敢让妖皇开启天龙眼,他们可是对三个后辈说过,如果有人先进入第八境中就杀人躲宝的,只是没有想到,三人不敌一人。
就在那个白衣少年一步步走向白虎是,白虎感觉有人靠近,抬起头一声震天虎啸发出,把个少年吓的面如土色。
我左青龙,右白虎,胸前有朱雀,背上有玄武,头上有仙人,足下有玉女,手中三将军,十指为司马。
黑玄镇,白虎区,李家测试广场人山人海,观者云集,热闹非凡。
白虎日夜兼程跑了几个月才到达迷雾森林。
——上班,微服私访,勾搭寡妇唐朝小地主;——下班,棍打白虎,学爹学妈摸二弟额头!注主角属性历史考试不及格,《贞观长歌》只看几集的历史残疾。
然而神魔二族却贪图妖族至宝封妖榜,以及五大神兽本命神兵,青龙剑,玄武甲,白虎盔,朱雀羽以及麒麟靴。
舅父一家在白虎口经营着怡红院,小女子在里面生活,日濡月染的倒也学得了不少技艺。
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
我五行缺木,今日除了五鬼中天之外,还是白虎挡道之局,缺木者不宜出行,否则诸事不顺,怪不得,怪不得啊!
殿司白虎节堂,乃都虞侯理事之所,一尊白虎啸林的屏风前,两名铁甲铮亮的散祗侯按刀伺立,虎视眈眈,威风十足。
我左青龙,右白虎,肩膀纹个米老鼠。

汉字详情

bái [bai]
部首: 501
笔画: 5
五笔: RRR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傍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bʰɐkbrak/beak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