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

bái yǔ [ bai yu]
注音 ㄅㄞˊ ㄩˇ

词语释义

1.白色羽毛。《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2.借指白色的鸟。宋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今兹讨鲸鯢,旌斾何繽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4.指羽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梟,櫟蜚遽。”郭璞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5.借指士兵。唐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诗:“君不见,汉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井陘。”唐法振《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6.指羽扇。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史君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明沉采《千金记·游说》:“鼓旗扬,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倒拖鎗。”清曹寅《途次示侄骥》诗之三:“可堪挥白羽,安事践青蒲。” 7.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清洪昇《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徐朔方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 8.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峡县。《春秋·昭公十八年》:“冬,许迁于白羽。”杨伯峻注:“白羽在今河南西峡县西关外。”

词语解释

  1. 白色羽毛。

    《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2. 借指白色的鸟。

    宋 沉遘 《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3. 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

    《吕氏春秋·不苟》:“ 武王 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进曰: 由 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 由 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今兹讨鲸鯢,旌斾何繽纷。白羽落酒樽, 洞庭 罗三军。”

  4. 指羽箭。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梟,櫟蜚遽。” 郭璞 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5. 借指士兵。

    唐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诗:“君不见, 汉 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 井陘 。” 唐 法振 《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6. 指羽扇。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明 沉采 《千金记·游说》:“鼓旗扬,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倒拖鎗。” 清 曹寅 《途次示侄骥》诗之三:“可堪挥白羽,安事践青蒲。”

  7. 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清 洪昇 《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 徐朔方 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

  8. 古邑名。在今 河南省 西峡县 。

    《春秋·昭公十八年》:“冬, 许 迁于 白羽 。” 杨伯峻 注:“ 白羽 在今 河南 西峡县 西关外。”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羽毛。

《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⒉ 借指白色的鸟。

宋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⒊ 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

《吕氏春秋·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
《书·牧誓》作“白旄”。 《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 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
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今兹讨鲸鯢,旌斾何繽纷。白羽落酒樽, 洞庭罗三军。”

⒋ 指羽箭。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梟,櫟蜚遽。”
郭璞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
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⒌ 借指士兵。

唐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诗:“君不见, 汉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井陘。”
唐法振《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⒍ 指羽扇。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史君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明沉采《千金记·游说》:“鼓旗扬,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倒拖鎗。”
清曹寅《途次示侄骥》诗之三:“可堪挥白羽,安事践青蒲。”

⒎ 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清洪昇《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
徐朔方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

⒏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峡县。

《春秋·昭公十八年》:“冬, 许迁于白羽。”
杨伯峻注:“白羽在今河南西峡县西关外。”

白羽的国语词典

白色的羽毛。

白羽的网络释义

白羽 (汉语词汇)

  • 白羽,汉语词汇。
  • 拼音:bái yǔ
  • 释义:1、白色羽毛。2、指白色鸟。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4、指羽箭。5、借指士兵。6、指羽扇。7、指羽书。8、古邑名
  • 《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南朝 宋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 白羽造句

    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白羽二人对望一眼均想他葫芦里要卖什么药,襄王拍拍手掌,璇姬一身素黄小缎衣裙,简雅清丽,手捧一把黒木鞘长剑款款从后室出来。
    洁白的后背映入眼帘,疏白羽想着了魔一样,想起昨夜的欢好。
    曹禺、萧乾、鲁彦、刘白羽、何其芳……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者代表作,都是经由巴金之手而问世。
    大长老目中闪过一丝得逞的微笑,在小辈中环视一圈,指了指目光鄙夷望着江白羽的江虎“江虎,你来!”。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天空,是浑如浊墨般的黑,天使兵不断扇动着白羽翅,一支支白色的羽毛化为利箭,射向地上的骷髅,亦有很多天使兵被攻击,掉在地上,化为白灰,死去。
    疏白羽看着洛梵天的背影,仓皇失措的像是背后有洪水猛兽追赶。
    据对省内大型种禽企业的调查,白羽肉苗鸡价格较前段时间有所上涨,但销量尚未恢复,蛋苗鸡销售仍持续低迷。
    说到这,刘白羽先生哽咽难言,泫然泪下。
    朋友呵,听说昨天有个白羽的安琪儿,穿过白云,越过明星,翩跹的来到你的世界,小精灵此刻是否扑闪着大眼睛依偎在你的心窝,生动了你的生活,恭喜,恭喜!
    黑虎一咬牙,当机立断,马上松开手,一脚把白羽狠狠踹飞。
    像华君武、刘白羽、穆青、周立波等,这些在这里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物,对于历史来说永远具有陈述的意义。
    秦震听的似懂非懂,反正大体明白羽东的意思是在这里出现佛教壁画也没什么不正常。
    白羽圈的“圈长”李琴说,白羽圈是浙医一院急诊室护士们的品管圈。
    心神消耗的厉害,白羽没有在贪图神而明之的状态,将自己灵魂所剩的所有精神力量凝结在一起,向着气血最薄弱的百会穴冲去。
    白羽鹏横眉立目“小样儿,就你这两下子还想跟我照量,也不问问你白叔我是干什么出身,就你这样的,三绑一块也不值我一个人的个儿!”。
    其实白陌有时候也在思考,白羽是不是真得是受虐狂,不然的话,怎么会喜欢一个天天把他当马骑的女人?白陌百思不得其解。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印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第一“白话诗人”在这座小院里,仰望天空,悠闲地赋诗。
    该书博采还珠、白羽、王度庐、朱贞木各家之长,取精用宏,推陈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侠宗师地位。

    汉字详情

    bái [bai]
    部首: 501
    笔画: 5
    五笔: RRR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傍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bʰɐkbrak/beak
    [yu]
    部首: 626
    笔画: 6
    五笔: NRNR

    英文翻译

    fe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