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登场
(1) 谷物 收割运到场上
(2) 剧中人 出现在舞台上
词语解释
谷物收割后运到场上。借指收获完毕。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子艺黍登场,岁不过数石。” 唐 白居易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日暮麦登场,天晴蚕拆簇。”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农民们﹞或则出了四分五分的利息,向人家借了现钱去缴租……清偿期是明年新谷登场的时候。”
进考场(应试)。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繆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泛指进入某种场地。
《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检验不许閒杂人登场。”《说唐》第十二回:“又有一二十处抛球场……不论膏粱子弟,军民人等,皆愿登场,踢过彩门。”
犹当场。
《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 杨志 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 天汉州 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水浒传》第二二回:“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 阎婆 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
上台。
《红楼梦》第一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清 赵翼 《论诗》诗:“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特指剧中人登上舞台。
清 彭士望 《九牛坝观抵戏记》:“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胡梅》:“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絶。” 夏衍 《秋瑾传》序幕:“戴着红缨帽的 阿桂 手里拿了藤条,气吼吼地登场。”
喻反面人物公开露面或登上政治舞台。
茅盾 《子夜》十五:“接着吹起警笛来了……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旋涡。大约十分钟后,这旋涡也平息了,笑脸的女管车们登场,挨家挨户告诫那些惊惶的‘小姊妹们’道:‘不要瞎担心!是共产党才要捉!’”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说有昏聩的 袁世凯 ,有捧 袁世凯 的那班无耻的东西,帝制的滑稽戏当然就登场了。”
引证解释
⒈ 谷物收割后运到场上。借指收获完毕。
引隋王通《中说·天地》:“子艺黍登场,岁不过数石。”
唐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日暮麦登场,天晴蚕拆簇。”
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謳。”
叶圣陶《倪焕之》二三:“﹝农民们﹞或则出了四分五分的利息,向人家借了现钱去缴租……清偿期是明年新谷登场的时候。”
⒉ 进考场(应试)。
引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繆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⒊ 泛指进入某种场地。
引《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检验不许閒杂人登场。”
《说唐》第十二回:“又有一二十处抛球场……不论膏粱子弟,军民人等,皆愿登场,踢过彩门。”
⒋ 犹当场。
引《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
《水浒传》第二二回:“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阎婆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
⒌ 上台。
引《红楼梦》第一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清赵翼《论诗》诗:“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⒍ 特指剧中人登上舞台。
引清彭士望《九牛坝观抵戏记》:“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胡梅》:“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絶。”
夏衍《秋瑾传》序幕:“戴着红缨帽的阿桂手里拿了藤条,气吼吼地登场。”
⒎ 喻反面人物公开露面或登上政治舞台。
引茅盾《子夜》十五:“接着吹起警笛来了……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旋涡。大约十分钟后,这旋涡也平息了,笑脸的女管车们登场,挨家挨户告诫那些惊惶的‘小姊妹们’道:‘不要瞎担心!是共产党才要捉!’”
叶圣陶《倪焕之》四:“他说有昏聩的袁世凯,有捧袁世凯的那班无耻的东西,帝制的滑稽戏当然就登场了。”
登场的国语词典
登临舞台。引申为上场。
登场的网络释义
登场
登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登 | 都滕 | 端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təŋ | tong |
详细解释
cháng
名词
(1) (形声。从土昜声。本义:平坦的空地)
(2) 祭坛旁的平地
牺牲壇场。——《汉书·郊祀志》。注:“平地为场。”
灵场之威。——《法言·问明》。注:“鬼神之壇也。”
(3) 谷场,场子
一曰治谷田也。——《说文》
季秋除圃中为之。——《周礼·场人》注
以场圃任园地。——《周礼·载师》
九月筑场圃。——《诗·豳风·七月》
(4) 又
十月涤场。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打场(在场上脱粒);禾场;摊场;晒场
(6) 〈方〉∶中国农村按一定日子(如逢五、逢十)举行的市集 。如:圩场;场期(集市的日期)
(7) 菜圃 。如:场人(周礼官名。主管场圃的事务);场师(管理农场园圃的人)
(8) 道路
除城场外,去池百步,墙垣树木小大俱坏伐。——《墨子》
量词
(1) 用于事情经过的次数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高适《邯郸少年行》
(2) 又如:一场硬仗;闹了一场;场子(次数)
(3) 另见
chǎng
名词
(1) (形声。从土,昜(
)声。本义:场所)(2) 场所。众人聚集进行某桩事情的地方或事情发生的地方
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后汉书·郑太传》
(3) 又如:广场;考场;会场;机场
(4) 舞台 。如:上场;下场;粉墨登场;场记;出场
(5) 演出 。如:日场;夜场;早场;过场;专场;包场
(6) 物质存在形式的一种 ,场中存在已知的效应(如引力、磁力或电力),并且在每一点上具有确定的值。如:电磁场
(7) 一块饲养家畜或其他动物的土地 。如:鸡场,鸭场
(8) 联赛中计算各队比赛情况的统计单位 。如:落后三场
(9) 一幕中不改变地点或时间延续性的一段戏 。如:第一幕第二场
量词
(1) 用于文娱体育活动。如:一场精采的演出;一场球赛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