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迹

bān jì [ ban ji]
繁体 瘢跡
注音 ㄅㄢ ㄐ一ˋ

词语释义

瘢迹 bānjì

(1) 疤痕

scab;scar

词语解释

  1. 见“ 瘢迹 ”。

  2. 亦作“ 瘢跡 ”。瘢痕;痕迹。

    《法苑珠林》卷十引 唐 唐临 《冥报记》:“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跡,而不覩其形。”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舆 卧病百餘日乃愈,至老不聋,亦无瘢迹。”

引证解释

⒈ 见“瘢迹”。亦作“瘢跡”。瘢痕;痕迹。

《法苑珠林》卷十引唐唐临《冥报记》:“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跡,而不覩其形。”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舆卧病百餘日乃愈,至老不聋,亦无瘢迹。”

瘢迹的网络释义

瘢迹

  • 瘢迹是汉语词汇,读音是bān jì,出自《法苑珠林》。
  • 汉字详情

    bān [ban]
    部首: 513
    笔画: 15
    五笔: UTEC
    五行:
    仓颉: KHYE
    四角: 00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

    瘢,痍也。从疒,般声。——《说文》

    瘢,痕也。——《苍颉篇》

    视其面,果有瘢。——《汉书·朱博传》

    (2) 又如:瘢疣(瘢痕和赘疣);瘢夷(创伤)

    (3) 皮肤上的斑点

    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红楼梦》

    (4) 又如:瘢迹(瘢痕;痕迹)

    (5) 比喻缺点或过失 。如:瘢疵;瘢痍(比喻过失,缺点)

    英文翻译

    scar, mol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pan2 [客英字典]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pan2 [宝安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官平聲合口一等buanbʰuɑn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