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铭

yì míng [ yi ming]
繁体 瘞銘
注音 一ˋ ㄇ一ㄥˊ

词语释义

1.见"瘗鹤铭"。

词语解释

  1. 见“ 瘞鹤铭 ”。

引证解释

⒈ 见“瘞鹤铭”。

瘗铭的网络释义

瘗铭

  • 同"瘗鹤铭"。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513
    笔画: 14
    五笔: UGUF
    五行:
    仓颉: KKTG
    四角: 00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埋物祭地

    有年瘗土,无年瘗土。——《吕氏春秋》。高诱注:“祭土曰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也。”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汉· 扬雄《河东赋》

    (2) 又如: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瘗地(祭土地神);瘗玉(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瘗土(祭土地神);瘗毛血(古时祭宗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瘗位(设瘗坎之处);瘗埋(古代祭地礼仪之一);瘗缯(古代埋缯帛以祭地)

    (3) 埋葬

    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 晋· 潘岳《西征赋》

    (4) 又如:瘗土(用土埋葬);瘗埋(埋葬);瘗葬(埋葬);瘗藏(指殉葬品;埋葬)

    (5) 埋藏;隐藏

    瘗,藏也。——《玉篇》

    瘗,幽埋也。——《说文》

    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史记·酷吏列传》

    瘗,幽隐也。——《集韵》

    寇准瘗谷敌兵畏。—— 魏源《城守篇》

    寇准瘗谷敌兵畏。—— 清· 魏源《城守篇》

    (6) 又如:瘗钱(古代葬礼置于墓中陪葬的钱财)

    名词

    坟墓

    埋我,以竹杖柱于瘗上,若杖折,掘出我。——晋· 干宝《搜神记》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míng [ming]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NIR
    四角: 877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2) 同本义

    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

    铭,明旌也。——《礼记·檀弓》

    铭书于王之大常。——《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

    名,题勒也。——《字林》

    其铭有之。——《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

    铭功会稽岭。——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

    (3) 又如:铭功(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铭戒(在金石等物品上,刻下言辞,以为劝诫);铭勒(镌刻金石,以记述功德)

    (4) 牢记不忘

    铭心立报,永矣无贰。——《三国志·周鲂传》

    (5) 又如:铭佩;铭意(刻记于胸中的心志);铭戢(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铭篆(比喻感激很深,没齿难忘);铭戴(感戴人的恩惠,铭刻于心,永远不忘)

    名词

    (1) 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

    钟鼎之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墓志铭; 商汤《盘铭》; 正考父《鼎铭》

    (3) 刻写或题写的格言 。如:座右铭;砚铭

    (4) 铭旌,即明旌 。旧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如:铭旌七尺(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

    英文翻译

    inscribe, engrave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