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

yì míng [ yi ming]
注音 一ˋ ㄇ一ㄥˊ

词语释义

指古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

换名,改名。

词语解释

  1. 指古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

    《礼记·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幸圣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获邀易名之旷典也。”后亦有由崇仰者为死者议立谥,称“私謚”,亦称“ 易名 ”。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 贞曜先生 为 孟郊 之私谥。

  2. 换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 天绘 ,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 清辉 ’,可为一笑。”

引证解释

⒈ 指古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 贞曜先生为孟郊之私谥。

《礼记·檀弓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幸圣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获邀易名之旷典也。”
后亦有由崇仰者为死者议立谥,称“私謚”,亦称“易名”。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

⒉ 换名,改名。

宋何薳《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 清辉 ’,可为一笑。”

易名的国语词典

语本《礼记.檀弓下》:「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指为死者立谥。

易名的网络释义

易名 (厦门易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易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名中国。是由孔德菁(外号:丸子)于2005年5月成立于福建厦门,是致力于互联网信息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元旦全力打造了域名门户网站、域名交易平台、域名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域名门户网站。
  • 易名 (词语)

  • 帝王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
  • 【释义】
  • (1).指古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礼记·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讣闻,上赐祭葬如令。其赠荫易名,侯部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幸圣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获邀易名之旷典也。”后亦有由崇仰者为死者议立谥,称“私谥”,亦称“ 易名 ”。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 贞曜先生 为 孟郊 之私谥。
  • (2).换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 天绘 ,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 清辉 ’,可为一笑。”
  • 易名造句

    市场参与者请注意,华凌集团有限公司已易名为威灵控股有限公司。
    易名相膏粱子弟,受了一番惊吓,在清风寨虽然没有被虐待,也不是什么舒心日子。
    易名相书香门第,小小年纪却有侠义心肠。
    据闻他在崛起之初,已有雄霸天下之野心,遂易名换姓为雄霸,矢言成为一代枭雄,其真实姓名不详。
    翌年易名鼎昌,改设于估衣街归贾胡同。
    此后伯金艾尔莫两次易名;开始改为,后来,改为阿普莱拉。
    爱丽丝贝利将路西法基金易名露丝时基金,因为路西法基金会太清楚地揭出新纪元运动的本质。
    一九六九年,集装箱运输业兴起,金山轮船易名东方海外货柜航运。
    乾隆朝前期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
    现在它所需要的是一个有深度的人民币存款池,一个足够大的换汇额度,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民币证券清单,还有一个惹眼的有地方特色的交易名字。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会易名吗?
    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
    别说拿没出名的白居易名字开玩笑了,《旧唐书》上说,顾况的特点是“性诙谐”,喜欢随机应变来开些文字玩笑,“虽王公之贵与之交往者,必戏侮之”。
    那里曾经是王宫、商市,而今易名为司法宫,历经七百载,岁月悠邈,可谓古老而著名的欧式建筑。

    汉字详情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QRE

    英文翻译

    change; easy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