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疮

fèi chuāng [ fei chuang]
繁体 痱瘡
注音 ㄈㄟˋ ㄔㄨㄤ

词语释义

1.亦作"痱疮"。 2.即痱子。

词语解释

  1. 亦作“疿疮”。即痱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滑石》﹝集解﹞引 苏颂 曰:“今人多用冷石作粉,治疿疮,或云即滑石也。”参见“ 痱子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疿疮”。即痱子。参见“痱子”。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滑石》﹝集解﹞引苏颂曰:“今人多用冷石作粉,治疿疮,或云即滑石也。”

痱疮的网络释义

痱疮

  • fèi chuāng
  • 注音ㄈㄟˋ ㄔㄨㄤ
  • 亦作“疿疮”。即痱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滑石》﹝集解﹞引 苏颂 曰:“今人多用冷石作粉,治疿疮,或云即滑石也。”参见“ 痱子 ”。
  • 汉字详情

    fèi,féi [fei]
    部首: 513
    笔画: 13
    五笔: UDJD
    五行:
    仓颉: KLMY
    四角: 00111

    详细解释

    名词

    痱子,汗疹 。如:痱磊(小肿。亦泛指疹样小粒块);痱疮(痱子。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

    英文翻译

    heat rash, prickly heat; ulcers

    方言集汇

    ◎ 粤语:fai2 fai6 f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bui5 [客英字典]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bi5 [梅县腔] fi1 fui1 [东莞腔] fui5 [宝安腔] pui1 |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bi4 b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əibyoi/bvoi
    chuāng [chuang]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WBV
    五行:
    仓颉: KOSU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英文翻译

    tumor, boil, sore, w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