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印

hén yìn [ hen yin]
注音 ㄏㄣˊ 一ㄣˋ

词语释义

痕迹﹐烙印。

词语解释

  1. 痕迹,烙印。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巴尔干 诸小邦,或前属行省,或久列藩封,以歷史所遗种族宗教之痕印,歷久未湮,根本一弱,遂纷纷畔离,谋所以自树。”

引证解释

⒈ 痕迹,烙印。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巴尔干诸小邦,或前属行省,或久列藩封,以歷史所遗种族宗教之痕印,歷久未湮,根本一弱,遂纷纷畔离,谋所以自树。”

痕印的网络释义

痕印

  • 痕印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ényìn,指痕迹,烙印。
  • 痕印造句

    水痕印下雨后没能及时洗车,加之原本的油污、灰尘等形成的水痕。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疤下去,脸上除了左边鼻翼留下一个浅显的痕印外,竟然大难不死的逃过一劫。
    防止细菌的滋生,令肌肤健康代谢,预防痘痘再生,令痕印逐渐淡化,淡化,消褪,保湿润泽。
    将眼前的地图和刚刚走过的山塘实景配合起来,山塘街在我心里的痕印就更深刻也更生动了。
    一时间,飞砂走石,罡气略空,一道道剑痕印刻在四周,使得乱石草木崩毁,一片凌乱。
    “只要想学,没有学不会的”,林卫萍伸出双手,只见手指头都是老茧,左手手指更被勒出一道道痕印。
    如果只有牙痕印,家长清洁伤口后可用一些外用药膏,如百多邦等。
    既然是天之痕了,肯定得有条上天恩赐的痕印吧。
    其实“地主爹”也好不到哪去,运动一开始父亲就一直被批斗挨打,至今两只胳膊上还留下麻绳捆缚勒进皮肉里的痕印。
    在唐代服饰美学中有着很深的社会思潮痕印。
    山中少行人,偶尔有深秋的虫鸣鸟叫响起,很有苔痕印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
    挨过是又的凛冽,隐忍刺痛的寒涩。雪色皑皑,痕印茫茫。放眼,惨淡的发白,只剩下灵骨寒风中那似曾的鲜艳,依旧净幽的凄美。冷冷的严峻,只想向你挥手。而我,依旧数不清历经了多少次揶揄的颤抖,在冬季里深藏。
    我当时到底看到了什么,早就忘了,不过这件事倒好比刀刻一般在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痕印。
    正因如此,阿纯和同事的手上多处可见过敏留下的痕印。
    远古先民不可能想像,他们的生活痕印数千年后成为考古学家苦思之源,而历史也是先人遗存的堆砌。
    仪表台:形成持久光亮保护膜,防油渍和鞋痕印,防甲醛和苯的挥发,清洁空气。
    金英刚从午睡中醒来,脸颊上有着枕席的深深的痕印。

    汉字详情

    hén [hen]
    部首: 513
    笔画: 11
    五笔: UVEI
    五行:
    仓颉: KAV
    四角: 00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艮( gèn)声。本义: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2) 同本义

    痕,胝瘢也。——《说文》

    创瘢曰痕。——《通俗文》

    (3) 又如:痕瑕(瘢痕,斑点);痕挞(伤痕);痕瘕(疤痕。比喻曾犯过罪);伤痕

    (4) 泛指痕迹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贾岛《江亭晚望》

    苔痕上阶绿。——唐· 刘禹锡《陋室铭》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痕垢(污垢);痕印(痕迹;烙印);痕沫(水沫的痕迹);痕秽(污秽的痕迹);痕影(痕迹)

    (6) 影子。特指阴影 。如:痕累(因事牵连而受累);痕路(指物体镶嵌的纹路)

    英文翻译

    scar; mark; trace

    方言集汇

    ◎ 粤语:h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2 hien2 hen1 [客英字典] hen1 hien2 [海陆丰腔] hiun2 hien2 hen1 [宝安腔] hen2 [沙头角腔] hen2 [梅县腔] hen2 hien2 [东莞腔] hen2 [客语拼音字汇] fin2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恩平聲開口一等ɣənghon/hon
    yìn [yin]
    部首: 215
    笔画: 5
    五笔: QGBH
    五行:
    仓颉: HP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qjinh/innʔ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