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任性无节制地吵闹。
《红楼梦》第一○三回:“前几个月头里,他天天赤脚蓬头的疯闹。”《人民日报》1981.4.22:“一天下课后,一名男学生把红领巾摘下来剪了两个洞蒙在脸上,模仿影片主角 佐罗 的样子和同学疯闹。”
引证解释
⒈ 任性无节制地吵闹。
引《红楼梦》第一〇三回:“前几个月头里,他天天赤脚蓬头的疯闹。”
《人民日报》1981.4.22:“一天下课后,一名男学生把红领巾摘下来剪了两个洞蒙在脸上,模仿影片主角佐罗的样子和同学疯闹。”
疯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从疒 (
), 表示与疾病有关。风声。 本义:头风病)(2) 同本义
疯, 头病。—— 《集韵》
(3) 瘫痪
他那半肢疯,半个身子简直不能动。 ——茅盾 《子夜》
形容词
(1) 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如:疯病(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病);疯痰病(疯病);疯傻(疯癫痴呆);疯蒙(疯癫蒙昧)
(2) 形容任性放荡,不受管束或无节制地嬉笑哄闹 。如:疯闹(任性无节制地吵闹)
(3) 指农作物生长旺盛但不结果实 。如:疯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市,从門(斗)。市场上的争吵、喧闹。本义:嘈杂,喧扰)
(2) 同本义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韩愈《食虾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渐不喜闹
(3) 又如:闹里(闹哄哄的场合中);人声吵闹;喧闹(喧哗吵闹);闹耳朵(形容嘈杂);闹吵(喧闹,大声争吵)
(4) 热闹
门巷不教当闹市,诗篇转觉足工夫。——张籍《奇元员外》
(5) 又如:闹篮(热闹多事的场合);闹杂(热闹嘈杂);闹热(热闹);闹猛(方言。繁忙热闹);闹洋洋(热闹得很);闹盈盈(热热闹闹);闹闹和和(热闹和睦)
(6) 浓盛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楼春》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杨朔《荔枝蜜》
动词
(1) 争吵
正闹中间,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来。——《水浒全传》
(2) 又如:叫孩子们别闹了;又哭又闹;闹喳(吵闹);闹垓(争吵;吵架)
(3) 引起或发泄 。如:闹矛盾;闹情绪
(4) 遭受 。如:闹虫灾;闹水灾
(5) 干,进行 。如:闹生产;闹茶(沏茶);闹枪(拿枪打仗)
(6) 扰乱 。如:闹社(指在春社场合制造混乱);闹丧(跟丧家找别扭);闹油(方言。胡闹);闹闲(方言。胡闹);闹魔(方言。胡闹);闹翻了天;闹乱子
(7) 〈方〉∶有毒;中毒或使中毒 。如:闹耗子;闹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u7 n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