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瘡癤
注音
ㄔㄨㄤ ㄐ一ㄝ
词语释义
1.瘿瘤。 2.小疮与热疖等皮肤疾患。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瘿瘤。 唐 皮日休 《二游诗》:“枕兼石锋刃,榻共松疮癤。” 萧红 《生死场》一:“榆树显然是生了疮疖,榆树带着偌大的疤痕。”
引证解释
⒈ 瘿瘤。
引唐皮日休《二游诗》:“枕兼石锋刃,榻共松疮癤。”
萧红《生死场》一:“榆树显然是生了疮疖,榆树带着偌大的疤痕。”
⒉ 小疮与热疖等皮肤疾患。
引鲁迅《华盖集·夏三虫》:“苍蝇嗡嗡地闹了大半天,停下来也不过舐一点油汗,倘有伤痕或疮疖,自然更占一些便宜。”
疮疖的网络释义
疮疖
疮疖造句
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呕恶;泄泻;寒疝;痛经;尿路结石;疮疖肿毒。
基本特点清热通便,祛湿防暑,防生疮疖和润肤。
但在司祭查看,声明他洁净以后,如疮疖在皮肤上又蔓延开,应再去叫司祭查看。
而这个年轻骡夫的头上还生着疮疖。
春夏更迭,气温渐高,饮食要“五少”:少食钠盐:钠盐太多会诱发高血压病;少食油脂;油脂太多易长胖;少吃糖,糖不含基本营养素;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少食辛辣食品,不宜进食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疖肿等疾病。
大片干旱荒芜的土地在我行进的列车两侧如同疮疖,袒露着大地受伤的颜色。
以它外敷,治刀伤、烧伤、蜂螯蛇蝎咬伤与疮疖痛肿等亦有大用。
但不可多食,可发虚热及肠胀痛,痔漏等症,致白带多,长疮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英文翻译
tumor, boil, sore, w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