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疫
词语释义
瘟疫。
词语解释
瘟疫。
《左传·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则水旱癘疫之灾,於是乎禜之。” 孔颖达 疏:“癘疫谓害气流行,岁多疾病。” 唐 韩愈 《为宰相贺雪表》:“实丰穰之嘉瑞,销癘疫於新年。”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时夏令初届, 淮 泗 间癘疫流行,多朝发夕死者。”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七六:“又例如乡下土老儿饮了沟里的污水,发生疠疫,他们又相信牧师们的说教,说这是天灾,用来惩罚他们的罪恶的!”
引证解释
⒈ 瘟疫。
引《左传·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则水旱癘疫之灾,於是乎禜之。”
孔颖达疏:“癘疫谓害气流行,岁多疾病。”
唐韩愈《为宰相贺雪表》:“实丰穰之嘉瑞,销癘疫於新年。”
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时夏令初届, 淮泗间癘疫流行,多朝发夕死者。”
邹韬奋《萍踪寄语》七六:“又例如乡下土老儿饮了沟里的污水,发生疠疫,他们又相信牧师们的说教,说这是天灾,用来惩罚他们的罪恶的!”
疠疫的网络释义
疠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恶疮;麻风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
(3) 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4)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役省声。本义:瘟役)(2)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疫,民皆疾也。——《说文》
疫,病流行也。——《字林》
氐为天根生疫。——《史记·天官书》
鬻棺者欲岁之疫。——《汉书·刑法志》
果实早成,民殃于疫。——《礼记·月令》
(3) 又如:时疫;疫死(因染患流行的传染病而死);疫旱(传染病与旱灾);疫症(疫病);疫疠(瘟疫);疫疾(疫病;疫病流行)
(4) 疫鬼,古代迷信称施瘟疫的鬼 。如:疫神(疫鬼);疫鬼(散布瘟疫的鬼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t8 mut8 [东莞腔] jit8 [海陆丰腔] rit8 mut8 [梅县腔] mut8 jit8 [客英字典] mut8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 潮州话:mog8 mug8 (môk mû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役 | 營隻 | 以 | 昔合 | 入聲 | 陌 | 合口三等 | 梗 | 清 | jĭwɛk | jyek/jv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