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饥

liáo jī [ liao ji]
繁体 療飢
注音 ㄌ一ㄠˊ ㄐ一

词语释义

参见:疗饥 ,疗饥

词语解释

  1. 见“ 疗飢 ”。

  2. 亦作“ 疗饥 ”。解饿,充饥。

    汉 张衡 《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 宋 王禹偁 《吊税人场文》:“如有霜径晨征,阴村墓宿,尔必搏以疗饥,嚼而充腹。”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九:“摶沙为饼,不可疗飢。”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可知名士能倾国,解道蛾眉不疗饥。”

引证解释

⒈ 见“疗飢”。亦作“疗饥”。解饿,充饥。

汉张衡《思玄赋》:“聘王母於银臺兮,羞玉芝以疗飢。”
宋王禹偁《吊税人场文》:“如有霜径晨征,阴村墓宿,尔必搏以疗饥,嚼而充腹。”
明刘基《拟连珠》之二九:“摶沙为饼,不可疗飢。”
清曹寅《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可知名士能倾国,解道蛾眉不疗饥。”

疗饥的国语词典

解除饥饿。

疗饥的网络释义

疗饥

  • 疗饥是汉语词汇,读音是liáo jī,出自《思玄赋》。
  • 疗饥造句

    或者是鹊登枝头,或者是大鹏展翅,或者是松鹤延年,看得朱八十一目不暇给,嘴巴和舌头却大半时间都空闲着,只能不停地往嗓子眼儿里倒酒疗饥。
    这样的句子,我们觉得惠特曼说得不错,正是“分得平均的丰餐,这正是可以疗饥的肉食”
    药用价值的不断探究等,莼菜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了救荒疗饥的作用。
    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看你饿成那样,先吃个馒头暂时疗饥吧。
    天涯海角,爱是一支瘦瘦的海棠,于窗下共同剪字添烛,煮字疗饥,互道安好。
    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
    宁藉以疗饥,因拜祝曰“我埋君骨,君有灵,其导我马行。
    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人肠胃,己绝咽喉。
    我知道啦,亭长是与其弄不到,不如说说大话以疗饥辘,亭长大人,是与不是?
    宦途壅滞,候补窘悴,非鑽营奔竞,不能疗饥。
    现代的大大写书,看透了这点,既然煮字疗饥,咱就多煮一点。
    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鸠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汉字详情

    liáo [liao]
    部首: 513
    笔画: 7
    五笔: UBK
    五行:
    仓颉: KNN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疾病有关,尞( liáo)声。本义:医治)

    (2) 同本义(含有对症下药之意)

    疗,治也。——《广雅·释诂》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不可救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后汉书·王符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疗治(治疗,调治);疗疾(疗病。治疗疾病);疗视(诊察治疗);疗护(治疗救护);疗妒(治疗嫉妒的病症);疗病(治病)

    (4) 治愈,治好;止。如:疗狂(制止狂放或狂妄);疗贪(制止贪婪之心);疗忧(消除忧愁)

    英文翻译

    be healed, cured, recover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28
    笔画: 5
    五笔: QNMN
    姓名学:
    仓颉: NVHN
    四角: 27710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食,幾( )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2) 同本义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3)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4) 通“飢”。吃不饱,饿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

    宁一月饥,无一旬饿。——《淮南子·说山训》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风雨霜露饥寒颠踣。——清· 洪亮吉《治平篇》

    (5) 姓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动词

    (1) 吃不饱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操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2)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3)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4) 古国名

    西伯伐 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5) 姓

    英文翻译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