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疔疮
(1) 病名。又名疵疮。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状,故名。多因饮食不节,外感风邪火毒及四时不正之气而发
词语解释
中医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丁疮候》:“疔疮者,风邪毒气於肌肉所生也……初起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疔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水浒传》第五三回:“今后但吃荤,舌头上生碗来大疔疮。”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人们看着武工队员押上汉奸们走了,都长出了一口气,好似割掉了长在身上的贴骨疔疮一样的愉快。”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
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丁疮候》:“疔疮者,风邪毒气於肌肉所生也……初起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疔疮。”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
《水浒传》第五三回:“今后但吃荤,舌头上生碗来大疔疮。”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人们看着武工队员押上汉奸们走了,都长出了一口气,好似割掉了长在身上的贴骨疔疮一样的愉快。”
疔疮的国语词典
恶疮,常生于表皮内毛囊汗腺等处。初起形似粟粒,肿硬疼痛,重则可致命。
疔疮的网络释义
疔疮 科普中国
疔疮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病名,即疔疮 。一般发于颜面及手足等部位,根深形小,其状如钉,故名。如:红丝疔;蛇头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ng1 den1 [海陆丰腔] dang1 den1 [东莞腔] dang1 [陆丰腔] dang1 [梅县腔] dang1 [台湾四县腔] dang1 den1 [宝安腔] dang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丁 | 當經 | 端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eng | tie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