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讶

yí yà [ yi ya]
繁体 疑訝
注音 一ˊ 一ㄚˋ

词语释义

疑惑惊奇。

词语解释

  1. 疑惑惊奇。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久贫,忽车马焕若,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三折:“见一箇旋风随定马,不由我展转生疑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日已西斜,尚无迹响,颇怀疑讶,遂以问狐。”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致使自己疑讶起来,仿佛也染上那种倦怠与玩忽了。”

引证解释

⒈ 疑惑惊奇。

唐裴铏《传奇·孙恪》:“恪久贫,忽车马焕若,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见一箇旋风随定马,不由我展转生疑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日已西斜,尚无迹响,颇怀疑讶,遂以问狐。”
叶圣陶《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致使自己疑讶起来,仿佛也染上那种倦怠与玩忽了。”

疑讶的网络释义

疑讶

  • 疑讶指疑惑惊奇,出自 唐 裴铏 《传奇·孙恪》:“恪久贫,忽车马焕若,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
  • 疑讶造句

    索伦随着小阔耳仙们疑讶地探出头来,向前面张望着,顿尔又变得迷登了,这眼前除了能见到宛转的路面外,再无其它了,可老阔耳仙巴兹竟然说到了。
    士肃不知缘故,方在疑讶,两个院长笑道“这番经纪做着了。
    末了看过大本营防御工程示意图,熊队长满脸疑讶。
    此必楚王之府,但不知何故,甚是疑讶。
    风俗,好不疑讶,时常注视着清源山的动静。

    汉字详情

    [yi]
    部首: 524
    笔画: 14
    五笔: XTDH
    仓颉: PKNIO
    四角: 278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2) 同本义

    疑,惑也。——《说文》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时至而疑。——《周书·王佩》

    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吾尝疑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自疑身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疑思(疑虑);疑影(怀疑;疑团);疑猜(怀疑猜测);疑龊(疑惑);疑狐(怀疑;狐疑);疑念(因怀疑而思索);疑踪(可疑之处);疑结(犹疑团);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敌(迷惑敌人);疑人(怀疑他人);疑揣(怀疑猜测);疑惑(怀疑,不相信)

    (4) 迷惑,犹豫不定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人主之心。——《韩非子·五蠹》

    (5) 又如: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敌(迷惑敌人);疑人(用以迷惑敌人的草人);疑军(疑兵,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6) 迟疑;犹豫。如:疑滞(迟疑不决;犹豫不定)

    (7) 疑忌;猜忌 。如:疑防(猜疑而防范);疑畏(猜疑畏惧)

    (8) 猜度;估计

    内有疑妻之妾。——《管子·君臣下》

    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史记·李斯列传》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礼记·燕义》

    (9) 又如:疑词(不确切的言词);疑罪(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

    名词

    (1) 疑问

    其妻献疑。——《列子·汤问》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则无疑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疑碍(疑问;问题);疑事(难以辨别的事);疑法(疑难案件)

    (3) 惊恐;畏惧 。如:疑怖(疑惧;惶恐);疑沮(恐惧沮丧);疑(因惊疑而改容);疑骇(疑惧;惊骇);疑恶(畏惧厌恶)

    (4) 怪异。引申为责怪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晋· 陶潜《饮酒》

    (5) 又如:疑诟(责骂)

    (6) 类似;好像

    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列子》张湛注:“分犹散,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7) 又如:疑论(疑似的言论)

    英文翻译

    doubt, question, su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2 [客英字典] ngi2 [沙头角腔] gni2 [宝安腔] ngi2 [海陆丰腔] ngi2 [梅县腔] ngi2 ni2 [陆丰腔] gni3 [东莞腔] ngi2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 潮州话:gh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其平聲開口三等ŋĭəngi/ngio
    [ya]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AHT
    五行:
    仓颉: IVMVH
    四角: 31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牙声。本义:迎接)

    (2) 同本义

    讶,相迎也。从言,牙声。周礼曰,诸侯有卿讶发。按,乍接必以言,故从言,俗字作迓。周官有讶士,有掌讶。——《说文》

    跛者讶跛者。——《公羊传·成公二年》

    从者讶受皮。——《仪礼·公食大夫礼》。注:“迎也。”

    厥明,讶宾于馆。——《仪礼·聘礼》

    (3) 又如:讶客(迎接宾客);讶宾(迎宾)

    (4) 诧异,感到意外

    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吕氏春秋·必已》

    (5) 又如:讶奇(惊奇)

    (6) 责怪

    本欲往见,以下痢乏力,未果,想未讶也。——苏轼《与郭功父》

    (7) 通“誉”( )。称人之美

    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吕氏春秋·必己》

    英文翻译

    express surprise, be surpris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6
    ◎ 潮州话:ghi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