疋郑

pǐ zhèng [pi zheng]
繁体 疋鄭

词语释义

雅乐和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词语解释

  1. 雅乐和 郑 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或习傖荒,不分疋 郑 ,将谓文已末矣。”

引证解释

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王闿运《<八代文粹>序》:“或习傖荒,不分疋郑 ,将谓文已末矣。”

疋郑的网络释义

疋郑

  • 疋郑是汉语词汇,读音pǐzhèng,意思是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 汉字详情

    yǎ,pǐ,shū [ya,pi,shu]
    部首: 524
    笔画: 5
    五笔: NHI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YO
    四角: 17801

    详细解释

    (1) 同“雅”

    (2) 另见

    英文翻译

    roll, bolt of cloth;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5 pat1 s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陆丰腔] pit7 [宝安腔]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葅平聲開口三等ʃĭosrio/shv
    zhèng [zheng]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UD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NL
    四角: 878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 同本义

    郑,京兆县, 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 宗周之灭, 郑徙 缯洧之上,今 新郑是也。——《说文》

    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

    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4)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5)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6) 姓

    形容词

    (1) 郑重;慎重

    郑,重也。——《广雅》

    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

    (2)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英文翻译

    state in today's Henan;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ng6 [宝安腔] cang3 [客语拼音字汇] cang4 [客英字典] ch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5 [陆丰腔] chang6 [东莞腔] cang3 [梅县腔] chang5
    ◎ 潮州话:dên7(tēⁿ) dêng6(tẽng)

    宋本广韵

    疋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