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封

jī fēng [ ji feng]
注音 ㄐ一 ㄈㄥ

词语释义

1.谓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2.指京畿的疆界。

词语解释

  1. 谓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詔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郑玄 注:“畿上有封,若今时界矣。” 贾公彦 疏:“谓王之国外四面五百里各置畿限,畿上皆为沟堑,其土在外而为封。” 孙诒让 正义:“《大司徒》注云:‘千里曰畿。封,起土界也。’”

  2. 指京畿的疆界。

    《宋书·索虏传论》:“至于 晋 始,姦黠渐著,密邇畿封,窥候疆埸。”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诸葛览从军游》:“治兵耀武节,纵猎骇畿封。”

引证解释

⒈ 谓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詔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郑玄注:“畿上有封,若今时界矣。”
贾公彦疏:“谓王之国外四面五百里各置畿限,畿上皆为沟堑,其土在外而为封。”
孙诒让正义:“《大司徒》注云:‘千里曰畿。封,起土界也。’”

⒉ 指京畿的疆界。

《宋书·索虏传论》:“至于晋始,姦黠渐著,密邇畿封,窥候疆埸。”
南朝陈张正见《和诸葛览从军游》:“治兵耀武节,纵猎骇畿封。”

畿封的网络释义

畿封

  • 畿封的注音是jī fēng,出自《周礼·地官·封人》。该词意为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21
    笔画: 15
    五笔: XXA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IW
    四角: 2265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幾省声。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2)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说文》

    邦畿方千里。——《周礼·大行人》

    方千里曰王畿。——《周礼·职方式》

    邦畿千里。——《诗·商颂·玄鸟》

    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畿尉(卫戍京城的武官);畿限(王畿的界限);畿甸(京城效区);畿兵(驻京都的士兵)

    (4) 王畿之外的九畿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注:“犹限也。”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周称畿。

    (5) 又如:畿岳(畿服。天下);畿疆(王畿和九畿的疆界);畿夏(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6) 疆界;地界 。如:畿略(疆域);畿封(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7) 门内;门槛

    薄送我畿。——《诗·邶风·谷风》

    (8) 指田野

    (9) 西汉末,王莽改国号为新时,长安西市称“畿”

    (10) 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如: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英文翻译

    imperial domain; area near capital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宝安腔]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海陆丰腔] gi1 [梅县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gʰĭəigioi
    fēng [feng]
    部首: 307
    笔画: 9
    五笔: F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GDI
    四角: 44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 郭说为是, 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2) 同本义

    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

    使田有封洫。——《吕氏春秋·乐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封内,封外(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或外);封守(边防;封疆);封界,封略(疆界;边境);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封畔(国界)

    (4) 坟堆;土堆

    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土堆或形状像坟的堆积物

    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管子》

    (6) 国土,土地

    土地之大,封内千里。——《荀子》

    (7) 泛指书信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8) 封建主义的简称

    (9) 封山,山名 。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

    (10) 姓

    动词

    (1) 分封土地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宋· 苏洵《六国论》

    故太公望封于 营丘。——《史记· 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封国(封土立国);封爵(封土授爵);封赋(受封田地的赋税);封邑(赐给领地以为食邑)

    (3) 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也叫封

    安緼王即位,封公子为 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 广昌伯。——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4) 又如: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封名(封爵赐姓);封拜(赐爵授官);封侯(封拜侯爵)

    (5) 堆土植树为界;培土

    将何以封矣。——《国语·楚语下》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下》

    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书》

    (6) 又如:封植(封土植树);封树(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封表(堆土以作标记);封殖(壅土培育)

    (7)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也叫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堆土筑坟

    封王子比干之墓。——《礼记》

    (9)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0) 又如:封押(缄封签押);封包(封缄);封册(封缄玉册);封志(封识,封记);封检(加盖印记的封口)。又指用密封物或结扎物把容器弄严,防止空气流通。如:把酱菜坛子封好

    (11) 界限,局限

    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启《甘薯疏序》

    民族者,非封于汉属而已。—— 章炳麟《复仇是非论》

    (12) 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堵塞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3) 又如:封贮(封存,贮藏);封藏;封锢(严密关锁);封关(封锁关口);封灵(盖棺)

    (14) 用新加燃料或其他物质把火盖住 。如:炉子封了吗?

    形容词

    (1) 高

    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

    (2) 大 。如: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

    英文翻译

    letter, envelope; feuda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宝安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陆丰腔] fung1 [沙头角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g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府容平聲開口三等pyung/piv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