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地

fān dì [ fan di]
注音 ㄈㄢ ㄉ一ˋ

词语释义

指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

词语解释

  1. 指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临死的时候,他还安慰 李悦 说:‘得感谢祖宗呢,亏得这把骨头没留在番地。’”

引证解释

⒈ 指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临死的时候,他还安慰李悦说:‘得感谢祖宗呢,亏得这把骨头没留在番地。’”

番地的国语词典

异域。通常因种族的优越感而称落后地区为番地。

番地的网络释义

番地

  • fān dì ㄈㄢ ㄉㄧˋ 番地
  • 指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
  •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临死的时候,他还安慰 李悦 说:‘得感谢祖宗呢,亏得这把骨头没留在番地。’”
  • 番地造句

    他的家人反应尤其厉害,带着人到她家里,摔盆砸碗,恶语相向,几次三番地闹。
    且此项番地,旧以土牛为界,乾隆年间,复立石碑,例禁綦严,自应恪遵旧章,永昭法守。
    对于这个结论,陈逍不但不陌生,反而很熟悉,事实上他原本租的那间公寓,就几次三番地被人入侵过。
    新疆吐鲁番地区地理及径流、泥沙条件独特,干支渠一般都采用梯拱形断面型式。
    红漆粉刷,牌额大匾,着实有一番地主之貌。
    杨毅斐就这么站了许久,再没有听到任何一丝儿声音,杨某人几次三番地给自己加油打气,然后鼓足了勇气循着那丝光亮,轻手轻脚地行了过去……
    她几次三番地要走,可我们还是说服她留下了。
    我存私意儿把他荐进九园,他还是只记我的好不记我的仇,不但人前人后两次三番地谢我,今天还给我找了个好事情。
    暑假里我想去北戴河旅游,几次三番地跟妈妈提出,妈妈就是不答应。
    说真的,李尤痴在伍连长宣布的时候也感到诧异,但郭怒如此两次三番地表示对自己不服气,自己再不站出来,岂不是孬种?于是,他也喊了一声“报告!”。
    扬子跟踪对方的目光,发现火豹屡次三番地瞄准疯子,这让他隐隐地想到了火豹此行似乎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在吐鲁番地区葡萄上引进肥士特和惠森坤奇尔生物肥,试验表明生物肥在葡萄上有很强的适应性。
    原来自己屡次三番地脱不出写实的窠臼,是没有领悟到写意的神髓,原来自己三翻四复地跳不出形似的樊篱,是没有把握好神似的先机。
    为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袁隆平煞费苦心,几次三番地做试验。
    北幽,老子耐心有限,你几次三番地阻我去路,到底想要做什么?
    第八十五回麻哈江险遭不测八番地野外得宝。
    庞超群穷形极相,终于抛开了那份高人一筹的城府,怒不可遏地大喊道,你三番四次地找茬作对,我忍了;你屡次三番地冷嘲热讽,我也忍了。
    额敏和卓及其家族在吐鲁番地区的活动,对清代吐鲁番地区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几次三番地犯错,可就是不知道从中吸取教训。
    吴世恭和薛强的接触并不多,加起来就两次,可薛强两次三番地用话撩拨吴世恭的火气,薛强看起来也不是个没有脑子的莽汉,他必定别有用心。

    汉字详情

    fān,pān [fan,pan]
    部首: 521
    笔画: 12
    五笔: TO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DW
    四角: 20609

    详细解释

    fān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

    (2) 更替,轮值

    顿兵一万,番代往来。——《北史·贺弼传》

    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轮流更换);番休(轮流休息);番更(轮流巡夜)

    (4) 用同“翻” 。如:番将转来(翻转过来);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量词

    (1) 次,回

    迭为三番。——《列子·汤问》

    (2) 又如:几番风雨;番把(几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种 。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4) 片;枚;块

    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5)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 暹为受百番。——《新唐书》

    (6) 倍 。如:翻番;翻了一番

    形容词

    (1) 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番钱(外族钱币);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番客(指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汉《白石神君碑》

    名词

    (1) 通“藩”。篱笆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涂屋)茨番阏( è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

    (2) 另见 pān

    pān

    名词

    (1) 姓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诗·小雅》

    (2) 另见 fān

    英文翻译

    to take turns; a turn, a time; to repea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pu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宝安腔] fan1 | pan1 | po2 [海陆丰腔] fan1 [梅县腔] fan1 [陆丰腔] fan1 [东莞腔] fan1 [沙头角腔] fan1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fon1 pan1
    ◎ 潮州话:何冤1 颇鞍1 ,huang1 [潮州]huêng1 ,puan1(ph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附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bvanbʰĭwɐn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