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疃

qí tuǎn [ qi tuan]
注音 ㄑ一ˊ ㄊㄨㄢˇ

词语释义

亦作'畦畽'。 田界和村舍。 界限,隔阂。

词语解释

  1. 亦作“ 畦畽 ”。田界和村舍。

    宋 叶适 《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诗:“僮客四面集,畦畽相勾连。”

  2. 界限,隔阂。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遇人豁然,不为畦疃。於其所长,未尝不荐藉成就之。於其急难与贫不能自存者,未尝不賑而助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畦畽”。

⒉ 田界和村舍。

宋叶适《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诗:“僮客四面集,畦畽相勾连。”

⒊ 界限,隔阂。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遇人豁然,不为畦疃。於其所长,未尝不荐藉成就之。於其急难与贫不能自存者,未尝不賑而助之。”

畦疃的网络释义

畦疃

  • 畦疃,拼音为qí tuǎn,意思是 界限,隔阂。
  • 汉字详情

    [qi]
    部首: 521
    笔画: 11
    五笔: LFFG
    五行:
    仓颉: WGG
    四角: 64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圭声。本义:田畦。一说五十亩为畦)

    (2) 同本义

    畦,田五十亩曰畦。——《说文》

    病于夏畦。——《孟子》。刘注;“今俗以二十五亩为小畦,五十亩为大畦。”

    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庄子》

    一畦之间。——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亦用作田地的量词

    千畦姜韭。——《史记·货殖列传》

    一两畦菜地。——茅盾《送考》

    (4) 田块 。又如:畦堰(田间蓄水的堤岸);畦棱(田间土垄);畦陌(田间的道路);畦径(田间小路);畦沟(畦与畦之间的小沟)

    (5) 格式 。如:畦町(规格;格式);畦畛(格式;常规);畦径(比喻常规)

    动词

    分畦种植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楚辞》

    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唐· 杜甫《种莴苣》诗

    英文翻译

    sections in vegetable farm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1 gui1 [宝安腔] hi1 gui1 [台湾四县腔] hi1 gui1 [客英字典] hi1 kwui1 [梅县腔] hi2 [东莞腔] ku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 潮州话:何衣5 又 衣5 [潮阳]哥衣1 ,hi5 i5(hî î) [潮阳]gi1(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圭齊合平聲合口四等ghue/hueiɣiwei
    tuǎn [tuan]
    部首: 521
    笔画: 17
    五笔: LUJF
    五行:
    仓颉: WYTG
    四角: 600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禽兽践踏的地方

    盘桓疃畔峦端路,见一个绕倒忉骚老夫。——《雍熙乐府》

    (2) 村庄;屯

    自出城,即黄茅弥望,每十余里,有村疃数家而已。——宋· 陆游《入蜀记》

    (3) 常用作地名。如:山东有柳疃,河北有贾家疃

    英文翻译

    hamlet; area outside city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n3 [客英字典] ton3 [台湾四县腔] ton3 [梅县腔] ton3 t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吐緩上聲合口一等thuanx/thuaan

    畦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