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火

chù huǒ [ chu huo]
注音 ㄔㄨˋ ㄏㄨㄛˇ

词语释义

养火;生火。

词语解释

  1. 养火;生火。

    《淮南子·说山训》:“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譬若树荷山上,而畜火井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幸可不烦邻里。”

引证解释

⒈ 养火;生火。

《淮南子·说山训》:“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譬若树荷山上,而畜火井中。”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幸可不烦邻里。”

畜火的网络释义

畜火

  • xù huǒ ㄔㄨˋ ㄏㄨㄛˇ
  • 畜火
  • 养火;生火。《淮南子·说山训》:“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譬若树荷山上,而畜火井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幸可不烦邻里。”
  • 汉字详情

    xù,chù [xu,chu]
    部首: 521
    笔画: 10
    五笔: YXL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VIW
    四角: 00603

    详细解释

    chù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

    (2) (表示牵引,下象出气的牛鼻形。牛鼻被牵着,说明是已被人类驯服豢养的家畜。本义:家畜) 同本义

    畜,田畜也。——《说文》

    大畜时也,小畜寡也。——《易·杂卦》

    家养谓之畜,野生谓之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疏

    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左传·僖公十九年》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家畜、牲畜、幼畜、畜牧(饲养的禽兽);畜牲(指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

    (4) 另见

    动词

    (1) 饲养

    畜鸟者则勿佛也。——《礼记·曲礼》

    畜鸾皇只。——《楚辞·大招》

    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徐霞客游记》

    (2) 又如:畜置(饲养)

    (3) 养育

    天下谁畜之。——《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鸡豚狗彘之畜

    尔不畜我,复我邦家。——《诗·小雅·我行其野》

    (4) 又如:畜爱(养育爱护)

    (5) 培养;培植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大畜》

    (6) 又如:人逸马畜

    (7) 顺从,驯服

    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畜。——《礼记·祭统》

    汝共作我畜民。——《书·盘庚中》

    (8) 通“慉”。喜欢,喜爱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9) 积;积聚。后作“蓄”

    比必有所畜。——《易·序卦》

    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墨子·七患》

    畜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

    既畜王资而承故国之衅。——《韩非子·五蠹》

    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

    (10) 又如:畜恨(积恨);畜聚(积储;积累;积储的财物);畜德(修积德行);畜锐(积蓄锐气)

    (11) 收容

    身边畜得一婢,小名金杏。——《警世通言》

    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左传》

    (12) 又如:畜妾(娶小老婆);畜之(容纳之意)

    (13) 保存;收藏

    又畜一短剑,甚利。—— 唐· 蒋防《霍小玉传》

    (14) 又如:畜藏(积蓄储藏);畜秽(藏秽,有丑恶的行为)

    (15) 〈方〉∶熏;呛

    那里面秽气畜人。——《西游记》

    (16) 又如:畜人(熏人;呛人)

    (17) 另见 chù

    英文翻译

    livestock, domestic animals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hiug5 [台湾四县腔] hiuk7 kiuk7 cuk7 [东莞腔] hiuk7 [海陆丰腔] hiuk7 kiuk7 chuk7 [宝安腔] hiuk7 kiuk7 [陆丰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 [梅县腔] hiuk7 chuk7 [梅县腔] 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救去聲開口三等thriuh/thiowţʰĭəu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