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拼音: 《汉书·匈奴传下》:“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 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径路,匈奴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饭匕也。挠,和也。契金著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犁”搅酒,作血盟之饮,是汉时汉与匈奴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犁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留犁挠酒的网络释义
留犁挠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2) 同本义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犂牛之子。——《论语》。皇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3)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4) 摧毁,平毁 。如:犁穴;犁平(扫荡平定)
(5) 割开,划开。通“剺” 。如:犁面(用刀割脸);犁舌(入犁舌狱割舌)
(6) 通“黎”。及,等到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名词
(1) 耕地的农具。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犁锄(犁和锄);犁锄之厄(死亡的命运)
(3) 姓
形容词
(1) 黑(在黑的意义上,黧、黎、犁实同一词)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战国策·齐策一》
犁旦。——《史记·南越列传》。索隐:“犁,黑也。天未明尚黑时也。”
(2) 又如:犁眉驹(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犁黑(黧黑,暗黑色。犁,通“犂”);犁老(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犁,通“黧”);犁明(犁曙黎明。犂,通“黎”)
(3) 通“黎”。众多之意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书·泰誓中》
(4) 又如:犁元,犁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lai2 [台湾四县腔] lai2 li2 [梅县腔] lai2 [沙头角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海陆丰腔] lai2 li2 [客英字典]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 潮州话:lo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棃 | 力脂 | 來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li | lii/l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形容词
(1) 弱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u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