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留餘地
注音 ㄌ一ㄡˊ ㄩˊ ㄉ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留余地 liú yúdì

(1) 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又叫“留有余地”

allow for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leave some leeway; leave some margin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成语用法

留余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与做事。

引证解释

⒈ 不走极端,留下回旋馀地。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前人宾白之少,非有一定当少之成格,盖彼只以填词自任,留餘地以待优人。”

留余地的国语词典

说话或做事预留回旋的地步,以为将来设想。

如:「他愣住了,没想到主任会立刻将他革职,毫不留余地。」

留余地的网络释义

留余地

  • 留余地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出自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
  • 留余地的翻译

    日语: 余地(よち)を残しておく,ゆとりを残しておく

    留余地造句

    考较起来,韩寒"取消作协"论,尽管话语极端,不留余地,但仍限于探讨问题的范畴。
    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姿钉牲禽……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
    不留余地下命令,不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只是单方面的发出信息。
    爱要一心一意,二人合力,不得三心二意,四体不勤,方得五福临门,六六顺意,最好爱TA七分,留余地给自己,八面玲珑不是爱情真谛,九九归一真心实意才有情爱无敌!愿真爱永在!
    我忘了怎么爱你也忘了怎么伤心,心痛越痛得狰狞心死越死得彻底,我忘了怎么爱你也忘了手下留情,祝福是我的骨气请把快乐带走的不留余地。
    然而,时过境迁,这种不留余地的做法事实上已无法抵御现实的考验。
    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强化资金后续管理按照国家制定的企业利润分配办法,企业按照既定的比例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集团公司应收取的投资收益全额上缴,不留余地。
    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欣赏以一支笔,只做生活的见证者。绝对不敢诠释人生,只想让故事多留余地。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也不能忽视夫妻间复杂的婚姻关系,而不留余地地将强迫性行为简单地定为强奸罪。
    这不留余地,只用扣帽子、打棍子的办法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结局你就可想而知了。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西方产权理论沿用的是西方的不变式还原论的方法,即对事实分割解剖,进行还原,用基本因子或孤立事实返构布局,不留余地。
    在处世态度方面,主观、武断而不留余地,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这项规定非常严格,一点儿也不留余地。
    这个人做事太绝,一点也留余地。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烈王草此檄文,文辞激烈,数骂我为贼,不留余地,必是激我之怒,却命李郎来下书,分明欲害足下。

    汉字详情

    部首: 521
    笔画: 10
    五笔: QYVL

    英文翻译

    stop, halt; stay, detain, keep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