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绘画的原理。
明 何景明 《吴伟飞泉画图歌》:“ 吴生 跌宕得画理,潦草落笔皆可喜。” 巴金 《家》十一:“我虽然不懂画理,但是我喜欢这幅画,我觉得比她底其馀的画都好。”
引证解释
⒈ 绘画的原理。
引明何景明《吴伟飞泉画图歌》:“吴生跌宕得画理,潦草落笔皆可喜。”
巴金《家》十一:“我虽然不懂画理,但是我喜欢这幅画,我觉得比她底其馀的画都好。”
画理的网络释义
画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里 | 良士 | 來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lix/liio | l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