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壁

huà bì [ hua bi]
繁体 畫壁
注音 ㄏㄨㄚ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1.在壁上作画。 2.绘有图画的墙壁。 3.指绘在壁上的画。 4.在壁上划记号。

词语解释

  1. 在壁上作画。

    《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 ,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雍 族人 悌 ﹞父以寿终, 悌 饮浆不入口五日……常画壁作棺柩象,设神座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闋而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倘遇旗亭歌者,不能不画壁也。”

  2. 绘有图画的墙壁。

    北周 庾信 《登州中新阁》诗:“龙来随画壁,凤起逐吹簧。” 唐 温庭筠 《生禖屏风歌》:“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3. 指绘在壁上的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相国寺 旧画壁乃 高益 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商喜画》:“京师外城西南隅 圣安寺 ,寺殿有 商喜 画壁。”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有一所落寞的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参见“ 壁画 ”。

  4. 在壁上划记号。

    《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 永贞 元年,﹝ 汉阳公主 ﹞与诸公主皆进封。时戚近争为奢詡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

引证解释

⒈ 在壁上作画。

《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雍族人悌﹞父以寿终, 悌饮浆不入口五日……常画壁作棺柩象,设神座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闋而卒。”
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倘遇旗亭歌者,不能不画壁也。”

⒉ 绘有图画的墙壁。

北周庾信《登州中新阁》诗:“龙来随画壁,凤起逐吹簧。”
唐温庭筠《生禖屏风歌》:“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⒊ 指绘在壁上的画。参见“壁画”。

宋沉括《梦溪笔谈·书画》:“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商喜画》:“京师外城西南隅圣安寺,寺殿有商喜画壁。”
何其芳《画梦录·独语》:“有一所落寞的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

⒋ 在壁上划记号。

《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永贞元年,﹝汉阳公主﹞与诸公主皆进封。时戚近争为奢詡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

画壁的网络释义

画壁

  • 《画壁》是由陈嘉上自导自编的古装奇幻电影,改编自《聊斋志异》。影片主要讲述邓超饰演的书生朱孝廉赴京赶考期间,误入壁画仙境的奇幻历险故事。影片被提名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奖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 影片于2011年9月29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 画壁 (汉语词语)

  • 《画壁》是陈嘉上导演的电影作品,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取材自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第六篇,于2011年9月29日起(国庆档)公映。影片主要讲述邓超饰演的主角-书生朱孝廉赴京赶考期间,误入壁画里的仙境的奇幻历险故事,主题是"幻由心生,浮生若梦"。这是陈嘉上导演继《画皮》取得成功后开拍的第二部聊斋故事。2011年10月,《中国电影报》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公布的票房成绩,公布《画壁》成为2011年国庆档票房冠军。本片曾创下光线制作发行电影历年来的最高票房纪录,更晋身2011年内地票房排行榜前十大华语电影。
  • 汉字详情

    huà [hua]
    部首: 521
    笔画: 8
    五笔: GL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UW
    四角: 1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k6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

    宋本广韵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