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

huà dì [ hua di]
繁体 畫地
注音 ㄏㄨㄚˋ ㄉ一ˋ

词语释义

1.在地上画界线。 2.以手或物划于地上。 3.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 4.见"画地为牢"。

词语解释

  1. 在地上画界线。

    《孙子·虚实》:“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2. 以手或物划于地上。

    《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巖。”《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 郑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3. 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 魏其 、 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说郛》卷七三引 唐 韦续 《书诀墨薮》:“ 钟繇 教其子曰:‘学书须精意。吾学三十年,坐则画地,卧则画被,自见万类皆傚象之,乃臻妙。’” 清 朱履贞 《书学捷要》卷下:“ 元常 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厠忘返,拊膺尽青。”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太祖 每有征伐,与诸贝勒适野而谋,画地而议,上马而传令。”

  4. 见“ 画地为牢 ”。

引证解释

⒈ 在地上画界线。

《孙子·虚实》:“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⒉ 以手或物划于地上。

《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巖。”
《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⒊ 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说郛》卷七三引唐韦续《书诀墨薮》:“钟繇教其子曰:‘学书须精意。吾学三十年,坐则画地,卧则画被,自见万类皆傚象之,乃臻妙。’”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卷下:“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厠忘返,拊膺尽青。”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太祖每有征伐,与诸贝勒适野而谋,画地而议,上马而传令。”

⒋ 见“画地为牢”。

画地的网络释义

画地

  • 画地,是汉语词语,释义是在地上画界线,以手或物划于地上。
  • 画地造句

    要屙屎,有草纸,不要撕我篾席子;要屙尿,有夜壶,不要在床上画地图。
    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
    她说话时指天画地的,大家都对她有意见。
    议员在议会中说话,大可指天画地,畅所欲言。
    绢画也是在绢原有地根底上如虎添翼,将中国古代绘画地精深与现代艺术珍藏相分离,成为一种共同地艺术品。
    画地三尺只为转世灵魂换你的生辰。
    在研讨会上,说起他的观点便是指天画地,越说越起劲。
    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
    大门悬匾“欧阳文忠公陵园”,进门是一所宽敞的庭院,左侧是“慈母教子”汉白玉雕塑,再现欧阳修幼年母亲以荻画地教以识字。
    思想上墨守成规,必然导致行动上画地为牢。
    你的生命被你的态度所包围,作茧自缚,画地为牢,你将过得很悲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绩,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
    自从上次张羽画地图论天下大势,辽东群臣对他的眼界及谋略尽皆拜服。
    他是无法无天的男人,为她宁愿用三年的时间躲在黑暗里,画地为牢。
    千年万年的等待,画地为牢,将漫长的光阴都凝固在了分开时的一瞬,永远都是那个人欲走还未走时,款款谈笑、殷殷叮咛的样子,看似傻呆,何尝不是一种聪明呢?
    这泼妇,指天画地,骂个不休。
    我画地为牢,把自己关在里面,把回忆放在外面,却无法停止思念的河流在我心间蔓延。花艳无蝶。
    直到后来,才明白,每个女子都要经历一段热烈的过程,才能显露她非凡的美丽与惊心的情怀。她的安静,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在紫陌红尘,独自行走,听信缘分。
    岩画地理位置优越,迎面俯视湖面,傍依优美壮丽的夏牧场。
    他这种画地自限的作法,不就等于作茧自缚吗?

    汉字详情

    huà [hua]
    部首: 521
    笔画: 8
    五笔: GL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UW
    四角: 1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k6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

    宋本广韵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