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绕枢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唐 张守节 正义:“母曰 附宝 ,之 祁 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 黄帝 於 寿丘 。”后因以“电绕枢光”为诞育圣人之典。
《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 寿丘 靉靉,电绕枢光。 周 原膴膴,五纬入房。”亦省作“ 电绕 ”。 宋 陆游 《瑞庆节贺表》:“虹流电绕,适当圣作之辰;鰲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电绕”。
引《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 唐张守节正义:“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
《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沉约《光宅寺刹下铭》:“寿丘靉靉,电绕枢光。 周原膴膴,五纬入房。”
宋陆游《瑞庆节贺表》:“虹流电绕,适当圣作之辰;鰲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
电绕枢光的网络释义
电绕枢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动词
电击 。如:电了我一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尧声。本义:缠束)(2) 同本义
绕,缠也。——《说文》
绕黄山而款牛首。——张衡《西京赋》。注:“裹也。”
(3) 又如:把丝绕在卷筒上;绕搭(缠绕);绕缭(缭绕,盘旋围绕);绕手(犹棘手);绕网(陷入罗网);绕结(回旋缠结)
(4) 环绕
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绕梁声(形容歌声优美动听,长久萦回耳畔);绕袭(迂回突袭敌人)
(6) 迂回绕过
一边是陡山,一边是深峪,更无别处好绕。——《老残游记》
(7) 又如:绕弯(波折);绕过暗礁;绕袭(绕道袭击)
(8) 逃避…力量,规避 。如:你必须明确回答,想绕是绕不过去的
(9) 使模糊 。如:你的话把他绕住了
(10) 纠缠(如事情或问题)
我看昨天晚上你是有点绕住了;遇上急事,谁也保不住迷头。——老舍《骆驼祥子》
(11) 弯曲
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文选·傅毅·舞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区声。本义:户枢。旧式门的转轴或承轴臼)
(2) 同本义
枢,户枢也。——《说文》
枢谓这椳。又枢达北方谓之落时。——《尔雅》
枢机之发。——《易·系辞》。注:“制动之主。”释文:“门臼也。”
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汉书·五行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汉· 贾谊《过秦论》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3) 又如:枢户(解脱门枢)
(4) 木名,即刺榆
山有枢,隰有榆。——《诗·唐风·山有枢》
(5) 泛指转轴
半弦弧不满圜半径者,以矢为枢,以半弦弧规之,成浑圜之小规。——清· 阮元《畴人传》
(6) 又指主制动的机关
其枢在水。——《管子·水地》。注:“主运转者也。”
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 汉· 赵晔《吴越春秋》
(7) 又如:枢干
(8) 中心;枢纽;关键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战国策·秦策》
谓之道枢。——《庄子·齐物论》。释文:“要也。”
(9) 又如:枢柄(主要的权柄);枢奥(中枢堂奥的所在);枢秘(关键;纲要);枢括(关键,中心);枢管(枢辖。关键);枢中(枢要中心)
(10) 旧指国家政权或天子之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枢垣(朝廷中重要的、接近皇帝的官署);枢近(在天子近侧或中央机要的职位);枢臣(指朝廷中枢的大臣);枢府(国政机要之所。宋多指枢密院。宋朝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号为二府);枢使(枢密使的简称);枢相(枢密使);枢务(国家的重要政务。多指宰臣所掌的政事);枢幄(枢密院);枢衡(指中央行政机关。也指行政中枢的主要职权);枢廷(政权中枢);枢秘(指中央机要部门,犹枢要);枢辖(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枢辅(旧时指中央掌军权的大臣)
(12) 星名
(13) 指北斗七星第一星。又称天枢星。如:枢斗(即天枢。北斗七星第一颗);枢光(天枢星的光芒)
(14) 指北极五星的纽星。如:枢极(斗枢与北极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广大,宽阔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光 | 古黃 | 見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kuɑŋ | k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