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春季。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次第;等级。
《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谓一一列举。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
《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引证解释
⒈ 指春季。
引《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
《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
《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⒉ 次第;等级。
引《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
《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注:“甲乙谓相次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⒊ 评定优劣。
引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浣青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⒋ 比并;相属。
引宋陆游《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沉作喆《寓简》卷一:“帝乙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韩伟升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李氏父子甲乙者。”
⒌ 犹言数一数二。
引唐韩愈《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河南法曹卢府君,讳貽,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⒍ 引申为称誉,赞扬。
引宋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⒎ 谓一一列举。
引《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⒏ 甲科、乙科的并称。
引唐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方苞《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⒐ 甲帐、乙帐的并称。详“甲乙帐”。
引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
⒑ 指初更、二更。
引明唐寅《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⒒ 代词。犹某某。
引《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甲乙的国语词典
次第、等级。
甲乙的网络释义
甲乙
甲乙的翻译
甲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易·解》(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甲 | 古狎 | 見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銜 | 咸 | krap/keap | kap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词
碾压;压抑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乙 | 於筆 | 影 | 質B開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ʔĭĕt | qit/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