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笙

píng shēng [ ping sheng]
注音 ㄆ一ㄥˊ ㄕㄥ

词语释义

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词语解释

  1. 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宋 苏轼 《瓶笙》诗引:“ 刘几仲 饯饮 东坡 ,中觴闻笙簫声……出於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嘆,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 枉译此经来。” 邓溥 《玄想》诗之一:“帘月瓶笙夜,治墙景在扉。”

引证解释

⒈ 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宋苏轼《瓶笙》诗引:“刘几仲饯饮东坡,中觴闻笙簫声……出於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嘆,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枉译此经来。”
邓溥《玄想》诗之一:“帘月瓶笙夜,治墙景在扉。”

瓶笙的网络释义

瓶笙

  • 瓶笙是词语,拼音píng shēng,释义为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 汉字详情

    píng [ping]
    部首: 435
    笔画: 10
    五笔: UAG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TMVN
    四角: 814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并声。《说文》本从缶。缶( fǒu),瓦器,即陶制器皿。本义:汲水器)

    (2)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瓶,瓮也。(瓮,汲瓶也)。——《说文》

    缶其小者谓之瓶。——《方言》五

    羸其瓶。——《易·井》

    新盆槃瓶。——《仪礼·士丧礼》

    (3) 泛指腹大颈长的容器

    盛于盆,尊于瓶。——《礼记·礼器》

    吾一瓶一缽足矣。——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花瓶(插花用的瓶子);瓷瓶;暖瓶;两瓶牛奶;喝了一瓶酒;瓶彝(祭器);瓶落水(“不”的隐语。瓶子掉进水里,水往瓶里灌,挤出空气,发出不、不、不的声音,故称)

    (5) 量词。如:一瓶醋;两瓶墨水

    英文翻译

    jug, pitcher, vase, jar, bo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2 [客英字典] pen2 piang2 [陆丰腔] piang3 [梅县腔] pin2 [台湾四县腔] pin2 pen2 piang2 [东莞腔] piang2 [海陆丰腔] pin2 pen2 piang2 [宝安腔] p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bengbʰieŋ
    shēng [sheng]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T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HQM
    四角: 88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2)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英文翻译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sin1 [海陆丰腔]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梅县腔] sen1 [宝安腔] s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