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笙
注音
ㄆ一ㄠˊ ㄕㄥ
词语释义
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笙斗以瓠瓢做成。
词语解释
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笙斗以瓠瓢做成。
《新唐书·南诏传》:“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釂。”《宋史·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上因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
引证解释
⒈ 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笙斗以瓠瓢做成。
引《新唐书·南诏传》:“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釂。”
《宋史·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上因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
瓢笙的网络释义
瓢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2)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简陋的堂室)
(3) 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 。如:瓢杓(剖开葫芦制成的酒器);瓢壶(盛酒的器具);瓢把子(江湖黑话。土匪头子);瓢箪(饮食只有一瓢水,一篮饭。比喻清寒穷困);瓢勺(把老熟的葫芦剖成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4) 量词。用以量水、酒 。如:一瓢水
英文翻译
ladle made from dried gourd
方言集汇
◎ 粤语:pi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u1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 [陆丰腔] piau3 [梅县腔] piau1 [海陆丰腔] piau1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eu2 piau1 piau2 [宝安腔] piau2 [东莞腔] pia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u1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 [陆丰腔] piau3 [梅县腔] piau1 [海陆丰腔] piau1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eu2 piau1 piau2 [宝安腔] piau2 [东莞腔] pi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瓢 | 符霄 | 並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bjeu/bieu | bʰĭɛ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2)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英文翻译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sin1 [海陆丰腔]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梅县腔] sen1 [宝安腔] sang1
◎ 客家话:[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sin1 [海陆丰腔]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梅县腔] sen1 [宝安腔] s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生 | 所庚 | 生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ʃɐŋ | srvng/s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