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泼瓦灌
词语释义
形容雨大。
词语解释
形容雨大。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第一场:“谁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就能下瓢泼瓦灌的暴雨。”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雨大。
引老舍《龙须沟》第三幕第一场:“谁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就能下瓢泼瓦灌的暴雨。”
瓢泼瓦灌的网络释义
瓢泼瓦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2)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简陋的堂室)
(3) 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 。如:瓢杓(剖开葫芦制成的酒器);瓢壶(盛酒的器具);瓢把子(江湖黑话。土匪头子);瓢箪(饮食只有一瓢水,一篮饭。比喻清寒穷困);瓢勺(把老熟的葫芦剖成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4) 量词。用以量水、酒 。如:一瓢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u1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 [陆丰腔] piau3 [梅县腔] piau1 [海陆丰腔] piau1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eu2 piau1 piau2 [宝安腔] piau2 [东莞腔] pi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瓢 | 符霄 | 並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bjeu/bieu | bʰĭɛ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2) 同本义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泼丢泼养(像泼脏水那样去养育小儿,指让小儿风里吹,泥里滚,反能养大);泼撒(花钱大手大脚);泼水难收(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泼污水(比喻对人或对事进行诬蔑和打击);泼油救火(用油去扑灭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不仅于事无补,反使情况更加严重);泼散(泼撒;用水冲击物体)
(4) 泡
唤老婢泼出一盏热腾腾的茶,将托盘托将出来。——《警世通言》
(5) 淹死
至有不识水性深浅者,学弄潮,多有被泼了去,坏了性命。——《警世通言》
形容词
(1) 凶悍,蛮横,耍赖
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水浒传》
(2) 又如:泼贱(蛮横卑贱的人);泼恶(蛮横;凶恶);泼做(蛮干);泼婆娘(凶悍的妇人);泼娼根(贱婊子);泼声厉言(泼辣的声音,严厉的语言);泼恶(蛮横凶狠)
(3) 讨厌,恶劣;无赖;可恶
腌臢打脊泼才,叫你认得洒家。——《水浒传》
(4) 又如:泼才(蛮横不讲理的家伙);泼脚子货(蛮横不讲理的人);泼物(坏蛋;泼皮);泼言语(流氓言语;污秽的话);泼辣货(直率疯癫无拘束的女子)
(5) 不正,不良 。元曲中常用做贬词或谦词。如:泼烟花(骂妓女的话。臭婊子);泼材料(坏坯子);泼男女(坏东西;不讲理的人)
(6) 谦词;贬词。贱;穷苦 。如:穷身泼命;穷亲泼故;泼家什;泼残生(苦命人)
(7) 漫。“泼天”形容极大 。如:口称泼天冤枉;泼天家私(形容极其富有的家产);泼天关(跟天一般大);泼天本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puah4(phuh) puag4(phuak)[潮州]puêg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wǎ
名词
(1) (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已烧土器的总称)
(2) 同本义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说文》
神农作瓦器。——《周书》
夏时 昆吾作瓦。——《礼记·有虞上陶世本云》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纺砖也。”
(3) 又如:瓦大(瓦制的酒器);瓦缶(口小腹大的瓦器);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瓦伶(陶瓦制的偶像);瓦卮(陶制的盛酒器);瓦豆(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瓦兆(瓦卜。古代占卜法之一。击瓦定吉凶);瓦池(墨盆);瓦盎(瓦制的盆器);瓦窑(烧制砖瓦陶瓷器的灶。戏称生女孩较多的妇女,因为旧时生女叫“弄瓦”);瓦木作(泥瓦工和木工);瓦灶绳床(形容生活贫困);瓦楞帽子(明代平民便帽);瓦注(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4) 屋瓦
瓦缝参差。——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铜瓦;石绵瓦;木瓦;琉璃瓦;瓦衣(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瓦沼(瓦盆般的水池);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瓦甃(屋檐)
(6) 功率单位,瓦特的简称
(7) 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齐子渊捷从 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 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临安中瓦在御街中,士大夫心游之地,天下术士皆聚焉。——《贵耳集·下》
(9) 〈方〉∶旧式车轮上的铁护板 。如:车瓦;瓦盖
(10) 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匏以宣之,瓦以赞之。——《国语》
(11) 地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南
公会 晋师于 瓦。——《春秋·定公八年》
(12) 姓
(13) 另见
wà
动词
(1) 用瓦覆盖;铺瓦
瓦屋梁。——《急就篇》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3 [客英字典] nga3 ngwa3 [台湾四县腔] nga3 [梅县腔] nga3 [海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3 [陆丰腔] ngua3 [宝安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3
◎ 潮州话:hia6 hia7 u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瓦 | 五寡 | 疑 | 麻二合 | 上聲 | 馬 | 合口二等 | 麻 | 假 | ngruax/ngoaa | ŋw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雚(
)声。本义:灌水)(2) 同本义
灌,灌水也。出庐江雩娄北入淮。——《说文》
(3) 灌水,源出河南省商城县南,东北经固始县西南曰曲河,北合史河流入淮水
(4) 丛生的树木
灌木,丛木。又,木族生为灌。——《尔雅》
灌,丛也。——《小尔雅》
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者,则无疑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灌木;灌莽;灌丛
动词
(1) 浇;灌溉
灌,浇也,渍也。——《广韵》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庄子·逍遥游》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促织》
引河水灌民田。——《史记·西门豹列传》
(2) 又如:灌植(浇水培植);灌濡(浇灌润泽);灌渎(灌溉用的小沟渠);灌畦(灌溉种菜);灌蔬(栽培菜蔬)
(3) 流注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4) 又如:灌溢(流布);灌澍(灌注,流泻);灌洗(冲洗)
(5) 强行使喝下
不能饮者以筒灌其中。——《韩非子·说疑》
(6) 又如:灌米汤(恭维);灌口(方言。给牲口灌药用的器具)
(7) 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
灌用郁鬯。——《礼记·礼器》
(8) 又如:灌地(洒酒于地,求神降临)
(9) 盥洗 。如:灌手(洗手);灌澡(佛教语。即沐浴);灌沐(盥洗);灌佛(浴佛,灌洗佛像)
(10) 饮酒 。如:灌丧
(11) 浇铸
烁一鼎之铜,以灌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汉· 王充《论衡·奇怪》
(12) 又如:灌辟(冶铸,冶炼)
(13) 装入 。如:灌肠
(14) 录音 。如:灌音;灌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won5 [海陆丰腔] gon5 kwan5 [东莞腔] gon5 [陆丰腔] gon5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kwa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4 guon4 [客英字典] gwon5 kwa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貫 | 古玩 | 見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nh/kuann | ʔwan |